酸性土壤;
红土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红土。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土又称为红壤。一般红土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属化合红土物很多,其中包括了铁化合物及铝化合物。
处于淮阳山字形构造前弧西翼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地段,以梁子湖北北东向断裂带和大磨山-鄂城隆起带为主,该区古生界和中生界及中下三叠系地层广泛分布,除志留系、泥盆系为砂页岩外,其余均为碳酸盐建造,上三叠统及其后的中生代地层分布于本区北部和西部,梁子湖一带中生代断陷盆地广泛分布侏罗纪砂页岩及白垩系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新生界为陆相红色碎屑岩堆积,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和梁子湖、大冶湖盆地附近。
区内的构造变形主要由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形成。印支期形成一系列褶皱束和叠瓦式的逆冲滑覆构造带,主要表现为北西西至东西向的弧形褶皱及走向逆冲断裂,上覆以滑片;燕山期形成北北东向的隆坳带,叠加褶皱、断裂,并缀以箕式盆地。在三角形区内,印支与燕山期构造直交叠加,又被铁山-四棵、毛铺-两剑桥断裂分割成三个梯形块体,形成铁山-黄金山、殷祖-筠山、大幕-枫林三个逆冲滑覆构造带。燕山运动伸展导致的引张作用使岩浆活动强烈,形成区内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阳新等主要侵入体和众多的小岩体群,侵入岩出露面积达612平方千米,伴生铜、铁、金等多金属矿床。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最有名就是大宁河,应该就是巫山除了长江最大的河。 大宁河古称巫溪,发源于川、陕、鄂交界的大巴山麓。其源头汇集东溪、西溪、后溪、马连溪等小溪而成。大宁河全长200余公里,由北向南,流经巫溪县,再由巫山县注入长江。沿岸千山万壑,峡谷连绵,使河道蜿蜒迂回,风光奇特,因而有“峡郡桃源”的美誉。大宁河有七个著名的峡谷,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由龙门峡、铁棺峡和滴翠峡组成的“小三峡”,全长约50公里,位于大宁河下游,与巫峡相连。龙门峡又名罗门峡,在巫山县城的东面,约长3公里,峡口两山对峙,束江夹水,有如一道大门,故名“龙门”,又因山似夔门,故名“小夔门”。龙门峡两边虽然峡高山险,水面却波平如镜,于雄伟中更见宁谧。壁上石柱巍峨多姿,滩岸石堆形态各异,大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在此妙到毫颠。西岸绝壁上的古栈道至今尚存,令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之余,发思古之幽情,如身临其境。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