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石位于黄山北海景区,·飞来石又名飞来峰、仙桃峰,位于光明顶和排云亭的中间,是黄山的地标之一。·飞来石高12米,重600吨,底部与山石的接触面积很小,看上去摇摇欲坠却始终屹立不倒,非常神奇。·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曾在此取景,剧中拍摄的的顽石就是飞来石。
相传:宋代有个叫单福的石匠,一生给人家造成了不少桥,心想也在自己家乡门口的江山建造一座,但叹息没有帮手。
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长得聪明伶俐。小娇知道父亲的心思,便要求参加帮助干活。但那深山采石,百里运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么受得了,所以单福就是不答应。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单福无奈何,才含泪点头。他还把三个徒弟找来帮忙,不久就干起来了。
由于开山运石的苦和累实在难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后悄悄地溜了。单福和女儿,三徒弟为修桥铁了心,继续风里雨里苦干着。但好几年过去了,运到江边的石头只有一小堆,这样累死苦死,桥也建不起来。
小姣一咬牙,请人写了“捐身修桥”四个大字,插了个草标,坐到江边石堆旁。一连三天,来看的人无数、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
这天,忽然来了个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标,问小姣愿不愿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说:“什么时候把大山里开采的石头全运到江边,就什么时候跟你走”。这瘸子原来是八仙中的铁拐李。
他挤出人群,腾云驾雾,很快来到百里外的大山,从背上拿下扇子,对着单福和三徒弟开出的石头就扇。石头竟都飞了起来,又纷纷都落在江边。单福和三徒弟也被从山上扇到造桥工地。铁拐李还怕不够,又对身下立着的一块巨石扇了三扇子,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飞到江边。只见底下尽人,未敢让巨石落下。
又听单福大声说:“石头够了”他便驾起云头,飘游起来,游到黄山,见黄山风景秀丽,便将石头落下。从此,这飞来石就给黄山增添了绝妙的一景。
亿万年的地质活动中,由于地壳上升(下降),原来低位置山体部分升高,在上升期间,由于水流,雨水,风的作用,部分坚硬岩石体得以独立保留,行成巨型石块在山顶之处。
这就是我们认为“飞来石”好像飞来的一样,其实,它一直就在那里。
地质学家认为,飞来石这一奇观是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它与下部的基座平台原系一体,都是由黄山岩体补充期侵入的中细粒斑状花岗岩所构成;花岗岩构造节理发育,由于北东和北西向的2组近直立节理和北西走向的近水平节理切割裂解,形成了长方柱的“飞来石”雏形,但此时期四周仍被岩石块包围着,上下仍为一体。后来在上体的不断抬升中,由于风化剥蚀,冰川流水和重力崩塌作用,最终形成了兀立于平台之上的飞来石奇观。
黄山风景区光明顶平天矼西端的群峰中,有一巨石耸立在岩石平台上。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厚1.5至2.5米,重约360吨,形态奇特,如此巨石却被竖立在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令人惊叹不已!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
咏黄山飞来石十首
何处飞来已茫然, 兀立绝顶问青天。
阅尽沧桑难自弃, 尔既无为岂无言!
世外仙桃落人间,依稀梦结三生缘。
若非红尘情未了,飞来何不再飞还!
日月精华赋此身,星凝魂魄玉凝神。
劫波无悔朝天志,际会风云挽俗尘。
屹立峰头若许年,红尘老去逝机缘。
未随精卫填东海,只恨痴情欲补天。
未偿夙愿诚堪庆,蓄势人间铸大成。
天赐我才天必用,何须贿得女娲情。
脚下龙蛇视外天,劫波历尽化陶然。
流芳伟业真如铁,指顾风云十万年。
冷眼向天观石火,烟霞为帜走蹉跎。
几经造化千秋事,也是风流一段歌。
碧玉无瑕天做成,红楼雨泪报前盟。
太虚幻境真尤假,砥砺黄山石厦倾。
沦落江湖亿万年,此身谁用补苍天。
尚能磨剑酬知已,成就英豪聚义篇。
一泓泪水报前缘。引领旗云万丈巅。
硬骨为山峥峭壁,还萌石火暖人间
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最高峰
黄山最高景点是莲花峰,莲花峰是黄山风景区境内第一高峰,为36大峰之首,海拔1864.8米。位于登山步道玉屏楼到鳌鱼峰之间。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
安徽省。黄山有两种概念,一个是安徽省的黄山市,一个就是黄山市的黄山风景区,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而闻名天下,有36个山峰,主峰最高约1860米,值得好好看看爬一爬。
在黄山天海的平天矼,有一块大石头,名为飞来石,为什么叫“飞来石”呢?传说这块石头是宋代的时候,从天外飞来的呢!
相传,宋代有个叫单福的石匠,一生给人家造成了不少桥,心想也在自己家乡门口的江上建造一座,但叹息没有帮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长得聪明美丽。
小姣知道父亲的心思,便要求参加帮助干。但那深山采石,百里运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么受得了,所以单福就是不答应。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单福没奈何,才含泪点头。
单福还把3个徒弟找来帮忙,不久就干起来了。由于开山运石的苦和累实在难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后悄悄地溜了。
单福和女儿、三徒弟为修桥铁了心,继续风里雨里苦干着。但好几年过去了,运到江边的石头只有一小堆,这样累死苦死,桥也建不起来。小姣一咬牙,请人写了“捐身修桥”4个大字,插了个草标,坐到江边石堆旁。
一连3天,来看的人无数,但望望滔滔江水,就都走了。这天,忽然来了个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标,问小姣愿不愿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说:“什么时候把大山里的开采的石头全运到江边,就什么时候跟你走。”
这瘸子原来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挤出人群,腾云驾雾,很快来到百里外的大山,从背上拿下扇子,对着单福和三徒弟开出的石头就扇。石头竟都飞了起来,又纷纷都落在江边。
单福和三徒弟也被从山上扇到造桥工地。铁拐李还怕不够,又对身下立着的一块巨石扇了3扇子,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飞到江边。只见底下尽人,未敢让巨石落下。又听单福大声说:“石头够了!”
铁拐李便驾起云头,飘游起来,游到黄山,见黄山风景秀丽,便将石头落下。从此,这飞来石就给黄山增添了绝妙的一景。
到了明代,黄山的名声逐渐扩大,吸引了很多游者,除了众多诗人、文学家外,黄山还吸引明末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和散文家徐霞客先后游览过两次,相传“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就是徐霞客游黄山后写下的妙语。
在明末清初时期,黄山的名气更是日益高涨,这也归功于黄山的绘画艺术。明末清初形成的黄山画派以黄山为背景作画,驻足于黄山,潜心体味黄山真景,描绘黄山神妙绝伦的风景名胜。其中代表人物梅清、石涛、渐江更被称为黄山画派三巨子。
在清代关于黄山的茶,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相传,一个风和日丽、春意盎然的日子,乾隆微服私访来到了黄山,到山脚下的时候已到了中午。忽然狂风骤起、云涛滚滚,大雨来临,乾隆急忙避到附近一座农舍旁的毛栅内。
正巧老妇开门出来,见一位神姿飘洒、容态超逸的客官在毛栅内避雨,便客气地把客官让进屋里,乾隆忙问:“晴天白日,怎么下起大雨来,这雨何时能停?”
老妇答道:“黄山的天气就是这样,云散雨停,要不到半个时辰,说不定太阳又要出来,看来客官有急事,我去为客官弄点吃的好赶路。”
乾隆帝见村妇举止有礼,连连拱手,说有劳大娘辛劳了。老妇转身进了厨房,忙到竹篓里寻找鸡蛋,一个也没有。忽然想起,前几天把10个鸡蛋给家养母鸡孵雏了。急忙从鸡窝中取出6个,想了一会,还不如一齐取出煮熟给客官充饥。
不一会,老妇笑容满面地端来鸡蛋边说:“山里人没啥好招待,这些鸡蛋还请客官包涵了。”
聪明的乾隆帝明白这位贤惠大娘的好意。大娘又去开汤冲泡一杯香茶,乾隆帝品茗着连声称赞:“好茶!好茶!大娘,是何名茶,如此香甜爽口?”
大娘说:“云雾茶!我家有片茶园在高山顶上,茶树终年在云飞雾裹中生长,黄芽鲜嫩,再用屋后常年不断的泉水,开汤冲泡,分外香甜,它能提神、明目。”
乾隆帝随口而出:“御苑芬芳千万种,不及山中一缕清。”便挥手告别大娘的盛情厚意走出屋外,果真云散雨停,太阳又露脸了。
乾隆帝带着极好的心情畅游黄山。回到京城,常跟大臣们谈起黄山贤惠的大娘与云雾茶,从此以后在京城传为佳话。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