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古镇旅游

海门古镇排名?

时间:2025-03-12 17:10|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一、海门古镇排名?

海门区,隶属江苏省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这里商贸繁荣,人文璀璨,至今保留不少古朴老街古镇,南方的古镇有着温柔的心情,江南美人的温柔就像水一样,江南一带是古镇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些古镇为水而生,为水而盛,建立了独特的水乡古镇,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古镇,看看你觉得哪个好呢?

1.常乐接古镇

2.王灶河古镇

3.四甲古镇

4.余东古镇

5.二甲古镇

6.白蒲古镇

7.吕四古镇

8.石港古镇

9.余四古镇

10.海安古镇

二、海门古镇小吃?

海门古镇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拥有丰富的美食资源,特色小吃繁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海门古镇小吃:

1. 万年香沙芋艿:产自裴蕾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园,质地细腻,干香可口,易酥不糊。

2. 海门香芋:具有豆的清香,久煮不糊,入口清香味甘,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地域特色。

3. 红烧海门山羊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肥嫩鲜美、食而不腻、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特点,是居家、旅行、宴宾、馈友之佳品。

4. 吉祥馄饨:海门市区的吉祥馄饨分店众多,全国共有 1400 多家连锁店。特色的金牌虾仁和香菇荠菜分别获得中华名小吃的金奖和银奖,值得一试。

5. 萝卜饼:选用当地优质萝卜,制成饼状,口感酥脆,味道鲜美。

6. 油炸山芋干:炸制而成的山芋干,香脆可口,是海门地区的传统小吃。

7. 清蒸芋头:清蒸芋头口感细腻,清香四溢,是当地一道美味佳肴。

8. 糕仔:海门古镇出产的糕仔,口感软糯,风味独特,颇受欢迎。

这些美食不仅反映了海门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成为了当地人和游客喜爱的特色小吃。在游览海门古镇时,不妨品尝这些美味佳肴,感受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

三、海门古镇白天好玩吗?

海门古镇通常是指余东古镇,又名凤城。余东有着近13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它形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发展,围绕制盐而逐步兴旺。整个古镇以河为界,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有法光寺建筑群、牌坊数十座,还有城楼、堂会等上百座建筑,特别是2146块石板铺成的南北长街保存完整。

余东古镇我去过两次,都是在白天,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有些满目疮痍,或许是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和修缮,很多老房子都有些摇摇欲坠了。

古镇的历史文化也没有深度挖掘,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除了走马观花看看老房子,实在感受不到历史的厚度。

但是和国内其它古镇不同,余东没有现代的商业气息的过分修饰,让古镇保持了原有的纯朴。

保持一种纯粹的心情,行走在余东古镇,在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之外,或许能收获一种特别的心致。

四、海门十大古镇排名?

1 余东古镇

余东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始于唐代,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基于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形成,古称余庆,又名凤城。现存余东古镇区,面积0.89平方公里,为明代余东城所在地。原有的四城门、十庙、五山、五牌坊虽已不存在,但仍能保持明清时期余东城“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基本格局。

2 常乐镇老街

海门市常乐镇,这里是清末状元张謇的故乡,镇上老街又叫状元街,近代闻名遐迩。

常乐镇大概形成于18世纪中叶,常乐镇快速崛起的黄金时期恰在颓败的清代末年,这与常乐镇1894年出了新科状元张謇密切相关。

3 王灶河老街

位于海门区正余镇王灶河村,正余镇最南端,村里的古运盐河和王灶河老街都是先辈留下的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丰厚遗产。

4 四甲古镇

四甲古镇,成陆有1500多年,是通东地区的历史重镇和海门市的中心镇。

雍正年间(1723—1735),运盐新河四甲地段筑坝,称四甲坝。各地商人到此开店设铺,渐成集镇,四甲坝由此得名。现四甲古镇有大大小小众多的庙宇六所,四甲庙、文昌宫、定海山庙、牧童山庙、三甲庙、法华庵等。

五、海门车站到余东古镇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292.6公里起点:海门车站1.南通市内驾车方案1)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海兴中路行驶230米,右转进入人民西路2)沿人民西路行驶650米,左转进入江海路3)沿江海路行驶4.0公里,朝G40/启东/南京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4)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沪陕高速5)沿沪陕高速行驶15.8公里,朝连云港/南京/通州/盐城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小海枢纽立交桥2.沿小海枢纽立交桥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沈海高速3.沿沈海高速行驶165.9公里,朝建湖/淮安/徐州/S18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步凤枢纽4.沿步凤枢纽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盐淮高速5.沿盐淮高速行驶87.3公里,在车桥/泾口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6.沿匝道行驶320米,右前方转弯7.合肥市内驾车方案1)行驶320米,直行进入X2032)沿X203行驶7.0公里,左转进入人民路3)沿人民路行驶72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X3054)沿X305行驶4.0公里,右转5)行驶1.4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终点:余东

六、如何看待海门市成南通海门区?

感恩遇见,海门老年大学

作者:蔡炯

遇见你,就像久旱的禾苗遇见甘霖,黑夜行船遇见航标灯。感恩你,老年大学,你使得我们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特别是暑期公益班,办得红红火火,使得广大老年朋友受益匪浅,收获满满的快乐幸福感。我有幸参加了暑期声乐班和山歌班的学习。我们由海门山歌艺术泰斗、原山歌剧团团长宋卫香老师、著名声乐老师陈瑶为我们执教。她们教学责任心强,备课认真细致,教授方法灵活多样,宋卫香老师善于结合自己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施教,以情感人,以理育人;陈瑶老师注重技法训练,利用线上发布教学视频、录音等,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教学,教学效果好。陈瑶老师教学的暑期声乐班新组成了爱乐艺术团,深入申丞护理院演出,得到老人们的赞誉,申丞护理院王步方老人还赋诗颂赞爱乐艺术团。老年大学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声乐班举行了丰富多样的文艺演唱汇报活动,合唱、独唱,男女声对唱、小组唱,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歌声飞扬,激情燃烧,学员们特别快乐,陈瑶老师带头演唱,班主任吴凯老师精心拍摄录制节目,制作美篇相册,给学员们留下美好回忆。

暑期山歌培训班举行结业联欢会上。我们这群海门山歌爱好者,追随海门山歌剧院院长宋卫香老师及班长龚香娟老师学唱海门山歌,在宋老师和龚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再唱山歌给党听》、《把那山歌捧出来来》、《我家住在长江口》山歌剧《淘米记》中唱段《哼哼唱唱叫唱歌郎》等海门山歌,还学唱了沪剧唱段《为你打开一扇窗》、越剧唱段《那一日钱塘道上送你归》等。学员们收获满满,宋卫香老师对学员们寄于厚望,希望大家学好海门山歌,把海门山歌传播到广大群众中,龚香娟老师在宋老师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主动挑起重任,按照宋老师的吩咐,担起教唱任务,龚香娟老师在微信群里说道:“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们老年大学山歌班在宋老师带领下,唱响海门山歌,登上百姓大舞台。”学员们决心不负宋老师、龚老师的厚望,热情高涨地学唱海门山歌,大家在家里哼唱,在微信群里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大家决心把学会的山歌在亲朋好友中唱,让更多的人喜欢海门山歌,会唱海门山歌,让海门山歌的歌声传得更广更远。

暑期学习山歌时间虽短,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拍下“合家欢”留念,拍下一张张自由结合的合影照,一个个与龚香娟老师合影,拍下演唱视频,留下美好记忆,留下恒久的友谊,班主任陆红星老师感慨地说:本来我们学习结束,我们班级的微信群也完成任务了,现在为了继续学习交流海门山歌,为了这个大家庭兄弟姐妹们还在一起,我们保留这个群。在短短十天时间里,对老师喜欢与热爱已经深埋在每个学员心里。大家在微信群里留言,表达对老师的敬爱。陈菊兰写道:“老师你辛苦了,我们谢谢你真心教导我们,让我们在音乐上成长,感恩有你!”我写道:“有宋老师带领我们,是我们的荣幸,我们要紧紧围绕在宋老师身边,学好海门山歌,唱响海门山歌,传承海门山歌!携手共进,一起加油!”“真诚地感谢宋老师与龚老师辛苦付出,我们愿追随你们在歌唱海门山歌的路上快乐成长!”。

舞台虽小歌声高,人数不多歌如潮。大家纷纷登台献唱,向学校和老师汇报,激情如滚滚长江水奔腾。唱不够啊不想走,没有不散的宴席,分手时刻大家依依不舍,都希望今后还会相聚。暑期海门山歌公益课堂虽然已经结束,学唱传承海门山歌不会结束。“服务至上”是每个班级班主任的工作理念。班主任吴凯、陆红星老师每天第一时间到校,提前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学员提供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的服务,让所有学员的学习动力更加强劲。遇见老年大学是一种缘分,一种美丽的邂逅,感恩你,海门老年大学。你增长了老年朋友的知识才能,愉悦了老年朋友的身心,提高了老年朋友的艺术修养,陶冶了老年朋友的情操,丰富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成了我们老年人精神家园,晚年生活幸福的乐园。

作者简介:蔡炯,环球出版社编审、《当代作家报》顾问编委、清风笺文学网散文主编、青梅煮酒诗社编委、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中短篇小说90余篇、小小说100余篇及大量散文、诗歌,出版小说集《冰雪消融》、文学作品集《扬帆》。被中国作协、《文艺报》编辑部评为“人民艺术家”,传略入选《新世纪优秀作家、诗人风采录》《新时期文艺三十年·艺缘群英谱》《新中国60年诗典》《中国文化传承人物志》和《中国当代文学事业发展概览》等大典。

七、海门哪儿有卖宠物的呀?

海门各条街道都有宠物医院,比如宏伟市场周边十几个宠物店。。。海门爱宠氛围很浓的。

八、海门回收苹果手机电话谁有?

海门这边的二手手机回收市场还是比较多的,不过我一般都是通过换换回收回收手机,我觉得线上回收二手手机会比较靠谱,你也可以下载手机回收的app试一下的,他们家的价格呢也是比较高的。

九、如何评价电影《海门一号》?

对于出海打渔的渔船而言,有两个物件最为宝贵。一个是详细记录了海域中岛屿、暗流、礁石等地理信息的航海图《更路簿》;另一个是无论在什么恶劣环境,无论出航多远,都能飞回家“搬救兵”的信鸽。6月9日全国上映的电影《海门一号》就利用了这两样宝物的交换,写出了一段跨越40年的凄美爱情,更揭示了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承的深刻主题。

《海门一号》由海南省金盾影视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出品,李相国导演,刘邦潮、马维干编剧,郭凯敏、恬妞、刘思艺、郭乙恒、王伟领衔主演,郝文婷、黄继栋、武虹言主演。影片改编自海南公安系统知名作家刘邦潮的同名小说,是全球首部信鸽题材的电影故事片。

影片开篇就是一场精彩的500公里信鸽大奖赛。这是一场职业级别的高规格信鸽大赛,足以颠覆观众对信鸽的认知。众多血统优异、训练有素的信鸽在天空中翱翔,既有团队的壮观,又有竞争带来的紧张氛围。在大厅里关注着直播大屏幕,等待着信鸽归巢的主人们,一个个也是两眼放光,自豪与担忧交替写在脸上。

最终,海南本地的“常胜将军”飞龙不负众望地夺得大赛第一名,来自台湾高雄的海燕王子以黑马之姿夺得第二。两位鸽子的主人陆飞扬(郭乙恒 饰)和素琼(刘思艺 饰)则上演了一场“不打不相识”。

原来,素琼此次来大陆参赛,肩负着外婆素素(恬妞 饰)交给的重要使命——弄清楚飞龙的血统。于是,一场明争暗斗在两个年轻人之间展开。为了完成使命,素琼不仅得罪了陆飞扬,更因为所托非人,导致陆飞扬的爷爷陆大海(郭凯敏 饰)身受重伤。

飞龙的血统之谜,竟然引出了陆大海和素素40年前的一段往事。当年,同样跟随家里人出海打渔的两位年轻人,因为躲避突然出现的恶劣天气而聚到了一个无人岛上。陆大海身上有一本航海图——《更路簿》,素素则带着一对血统优良的信鸽——闪电和飞鱼。

越在危难时刻,越能迸发人性之光辉。当素琼和陆飞扬一段段拼出40年前无人岛上的真相,观众也跟着深受震撼。爱情、亲情、骨肉情,两岸同胞之间的人文关怀和深厚情感,借助信鸽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海峡两岸的人民都在盼望着早日团圆。祖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走向,是人民的选择。

《海门一号》不仅在叙事上悬念紧扣心弦,而且场景和画面非常美丽,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南海之滨,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相信看完电影的观众都能感悟到,只要我们心怀互信、友爱、互助,两岸同胞就能迎来和谐、稳定、美好的团圆。就像片中的信鸽不死必归,台湾终将回归祖国的怀抱。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十、如何评价南通海门这个城市?

我老家常州的,因为读研期间学校工作站在海门的缘故,去海门呆了整整一年。

生活体验上,海门是我呆过城市里面最让我感觉物阜民丰的一个县级市,小小的海门,商场林立,大东方,老文峰,新文峰,龙信,欧尚,中南,感觉都快超过南通市区了,这里真的很适合生活。

经济上,可能因为海门早年很多家庭都出去搞工地的原因,这边的百姓家里普遍较为殷实,有种上海赚钱回海门花钱的感觉。也有可能是这种原因拉高了消费。但是不足的就是海门的就业机会不多,至少对学历相对较高的人来说,除了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其他真没什么好的高新企业。认识的几个海门的研究生没有一个回家的。不过,江边在发展,引进了很多企业,政府也给每个来的研究生每个月补贴1500,补贴8年,买房直接15万补贴,未来应该还是可以期待的。

交通上,感觉这是海门的命门,除了去上海,去哪都不方便,第三机场到底造不造也没个官方说法,造了也还是和上海交通方便,去其他地方也一样。但是话说回来,和上海方便就够了!

还有我真的很喜欢海门!

地地道道的海门通,在海门的街头行走都是说海门方言的!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