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川陕。
这是四川和陕西的合称,四川和陕西都属于西北内陆省份,两个省份在地理位置上是近邻。一般情况下,说到川,会被人认为是四川,说到陕,就是陕西,虽然陕西又简称秦,但是秦不常用。
在封建社会的清朝时,有川陕总督这样一个官方职位,还有川陕古道。
聊城山陕会馆建于清代,是一座“馆庙一体”的建筑,其主体建筑为“关帝庙”,布局紧凑,装饰精美,美轮美奂。其建筑装饰集石雕、木雕、砖雕、彩绘和楹联匾额五个方面,可谓“无石不雕、无木不刻、无板不绘”,装饰渗透到建筑的每个部位,在脊、瓦、檐廊、柱础等处均采取了多种装饰手法,技法巧妙,题材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牡丹、荷花、龙凤等建筑装饰上的图案也是寓意丰富,可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物象生动的砖雕艺术会馆的戏楼坐东朝西,与大殿对峙。戏楼后、山墙中央,有一条从戏台下穿过通往庭院的甬道,宽2.16米,长12.12米,入口处为砖雕垂花门罩,甬道左右各有一个石刻照壁,照壁下有精致的石刻插屏架,上有砖刻垂花壁罩,上饰琉璃制黄牡丹、绿麒麟和万年青等。山陕会馆砖雕装饰多分布于门楼、照壁、柱础、石刻匾额边框中,图案内容多以花卉、吉祥纹样为主。
四川的广元、巴中与达州万源都和陕西省交界。
广元市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国故地,入蜀要塞,北与陕西省交界。
巴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北接陕西汉中。
达州的万源市位于四川东北部,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北倚陕西省镇巴县、紫阳县。
近年来,川陕苏区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川陕苏区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川陕苏区农业生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川陕苏区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导向,传统的谷物种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民对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因此,川陕苏区需要加大对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苏区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大农产品的特色种植和养殖,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与城市市场的对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是川陕苏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技的应用和技术的创新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而作为川陕苏区农业发展的重要产区,加大对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川陕苏区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川陕苏区农业生产的绿色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加,川陕苏区面临着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严峻问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方面,川陕苏区需要加大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推广力度,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种植和养殖模式。
川陕苏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失和资源流失的问题,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冲击。
为了实现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川陕苏区需要制定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同时,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开发农村旅游、乡村特色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川陕苏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挑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在面对挑战的同时,川陕苏区也具有独特的机遇和优势。只有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川陕苏区农业生产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川陕交界是万源和安康交界的地方。
四川的广元、巴中与达州万源都和陕西省交界。
广元市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国故地,入蜀要塞,北与陕西省交界。
巴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北接陕西汉中。
达州的万源市位于四川东北部,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北倚陕西省镇巴县、紫阳县。
扩展资料:
陕西与四川交界的城市
一、汉中
汉中市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
二、安康
安康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接部,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接壤,东南与湖北省的竹溪县、竹山县毗邻,南接重庆市的巫溪县,西南与重庆市的城口县、四川省的万源市相接。
西与汉中市的镇巴县、西乡县、洋县相连,西北与汉中市的佛坪县、西安市的周至县为邻,北与西安市的户县、长安区接壤,东北与商洛市的柞水县、镇安县毗连。
川陕公路(现国道108线)是陕西甚至宁夏、甘肃入川的一条重要通道,各种大货车连绵不断. 老川陕路始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文昌镇),经过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勉县、汉台区、留坝县,连接着成都市和西安市。
该路于1936年6月修通,在抗战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是当时连接前方和后方的一条重要通道。目前四川段全程有新川陕路,属于全程全封闭快速公路。
广元到宁强的高速公路正在加班加点的修建之中,可能要在春节以后才能通车。目前广元到宁强只能通过国道108去。108是二级公路,本来也很不错,但因往来车辆太多,七盘关等处确实常有堵车的现象发生.
至于西昌高速可能要到2012年才能贯通 成都3小时就可以到西昌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在1932年冬,张国焘、徐向前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16000余人,由鄂豫皖区进入川北,与王维舟率领的当地革命武装会合,攻下南江、通江、巴中等县,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甘肃、陕西和四川相交界,相邻的三个区县分别是甘肃陇南武都区、陕西汉中宁强县、四川广元青川县。其中甘肃武都区是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巴蜀咽喉、秦陇锁钥”之称;宁强县是汉江的发源地,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之美誉;四川青川县与八县(区)相邻,素有“鸡鸣三省”、“金 三 角”之称
1、甘肃陇南武都区
武都区是陇南市的市辖区,是陇南政 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 事重 镇,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地处秦巴山地结合部,素有“巴蜀咽喉、秦陇锁钥”之称,是甘肃、陕西、四川三省交通要道。面积4683平方千米,总人口58.29万(2014年)武都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素有“陇上江南”和“植物大观园”之称,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誉为“宝贝的复杂地带”。主要旅游景点有万象洞、水濂洞、朝阳洞、五凤山森林公园、武都千坝草原、姚寨沟等。
2、陕西汉中宁强县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是一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的山区县,是大西北进入大西南的主要门户和黄金通道。是汉江的发源地,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之美誉宁强县主要旅游景点有汉水源森林公园、白龙湖景区等
3、四川广元青川县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白龙江下游,川、甘、陕三省结合部,处于中国中西部交接地带上,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甘肃省武都区,等八县(区)相邻,素有“鸡鸣三省”、“金 三 角”之称。青川县主要旅游景点有唐家河、白龙湖、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青溪古镇等。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