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无障碍通道的设置和规划变得至关重要。无障碍通道不仅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障所有市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智慧城市的概念并非只是指交通设施的智能化,更包括了如何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而无障碍通道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不仅关乎残障人士的出行,也直接影响到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生活质量。
在智慧城市中,无障碍通道的设置不仅能够为残障人士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方式,也能体现出城市对于包容性和人文关怀的态度。一座城市的智慧程度不仅表现在科技设施的先进性,更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支持上。
无障碍通道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出行体验。首先,无障碍通道应该设计为平整、宽敞的通道,方便残障人士使用轮椅和助行器。
其次,无障碍通道应注重安全性和舒适性,需要考虑到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避免设置台阶和斜坡过陡的地方,同时要保证通道的通畅和无障碍性。
另外,无障碍通道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需求,可以在设计上考虑增设扶手、警示标识等辅助设施,以提高其使用舒适度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无障碍通道的设计原则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出行环境。
尽管无障碍通道的建设对于智慧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但其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资金问题,无障碍通道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到无障碍因素。
其次是技术与标准的统一,由于无障碍通道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才能确保无障碍通道的质量和效果。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无障碍通道的建设和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未来,我们可以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智慧城市无障碍通道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环境。
总的来说,智慧城市无障碍通道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体现,更是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无障碍通道的建设,才能实现城市全面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目标。
1 无障碍通道非常有意义2 因为它能够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便利,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主地进入和离开建筑物、场所和交通工具等,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平等。3 除了行动不便的人士外,无障碍通道也能够为其他人士提供便利,如推车、行李等,同时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减少建筑物的维修费用和安全隐患。因此,非常重要,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按国家《住宅设计规范》及《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进行无障碍设计。(简述)无障碍通道坡度为(1:20~1:8。最大高度为1.5~0.35m)。七层及以上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2.00m,七层以下入口平台不应小于1.50m。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坡道的起点及拐弯处应有1.50m的使用空间。坡道及平台处应设栏杆扶手。如详细了解,请阅此两规范。
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规定: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 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 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1) 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其坡度应不大于1/12,如条件允许,最好设无障碍入口;
(2)在盲人经常出入处设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设置利于盲人辨向的音响设施;
(3)门的净空廊宽度要在0.8米以上,采用旋转门的需另设残疾人入口;
(4)所有建筑物走廊的净空宽度应在1.3米以上;
(5)公共卫生间应设有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隔断应做成外开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
(6)电梯的入口净宽均应在0.8米以上。
无障碍通道标准宽度:分别是1.2米、1.5米和0.9米三种。
无障碍通道,就是为方便残疾人轮椅通过的通道,分为室内、室外以及检票口和结算口三种标准。1、室内走道不应小于1.2米,人流量较多或较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走道宽度不宜小于1.8米;2、室外通道不宜小于1.5米;3、检票口、结算口通道不应小于0.9米。
坡道来历久远
残疾人赖以通行的斜坡,其实有着久远的历史。数千年前,古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的建造,据推测都必须有斜坡的参与,才能实现大量的材料搬运。
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横跨其境内哥林多地峡,建造了石砌斜坡,使拖船可以在陆地上穿越,从哥林多海湾直通萨罗尼克海湾,大大缩短了航程(1893年这地方建成了哥林多运河)。4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其著作中,极力称赞平平的斜坡,并将其列为人类史上六大至简机械之一。
几千年来,斜坡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帮人类运输东西。直到100多年前,斜坡开始发挥另一项重要作用——运载人类。
20世纪初,美国纽约兴建中央火车站,融入了许多“高科技”创新设计,如电气化应用、斜坡通道等。车站的进出通道,摈弃了过去台阶式布局,全部设计成斜坡式。为此设计师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们在不同坡度的斜坡上做各种试验,采集不同人的走路数据,包括瘦子、胖子、怀抱婴儿的妇女等,确定出最理想的坡度,保证所有乘客都能轻松地步行通过。
最终历时10年时间,纽约建成第一座伟大的“无阶梯”车站。里面是斜坡步行通道,外面则是斜坡式公路,并彼此连接,且与城市道路接轨。带行李的、推婴儿车的、坐轮椅的……各种乘客人流都能如履平地,畅行无阻,速度极快地通过;火车站的搬运工也顿感轻松,因为可以推着车搬运货物。
这是斜坡通道第一次大规模应用到载人方面。全新的设计大受欢迎,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了社会轰动,至今它仍发挥着作用,是美国最著名的车站设计之一。
对残疾的态度
斜坡通道即便如此受欢迎,但当时仍有人不愿意用,而且还是重度残疾坐轮椅的,他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
罗斯福也是美国唯一的残疾人总统,他几乎从不走那些斜坡通道,为此火车站专门为他设计了一个秘密通道,其实就是一部直达电梯。下火车后,罗斯福总统坐着轮椅直接拐进一处隐秘地方,在保卫看守下,进入电梯直达他下榻的酒店总统套房。今天去纽约旅游,还能看到这个秘密通道,但它不对外开放,多年来一直封闭着。
那时候,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还不是很包容,很多人把残疾看作是一种不正常的、可耻的疾病,认为残疾人应当接受治疗,应当服药就医以恢复健康。连残疾人对自己的残疾都感觉很羞耻,罗斯福本人就是这样,他总是尽量把轮椅在美国公众面前藏起来。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残疾人自己也不愿出门,更别说希望到处都有“无障碍通道”了。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才有所转变。
二战结束后大量军人退伍回家,其中很多是伤残之躯,包括重度残疾。他们有的坐轮椅,有的拄拐杖,还有的行动不能自理。他们为国家奉献了青春和身体,但回国后发现自己能去的地方特别少,尤其是坐轮椅的,靠自己几乎寸步难行,公共场所似乎隔绝了他们。据记载,当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组织残疾退伍军人进修再就业,他们在校园里穿行,到处遇到障碍,因为那时连人行道都没建坡道,更遑论其他建筑了。
这些退伍兵的遭遇,引起社会的怜悯,连带着激发了后来的残疾人权利运动。二战后,残疾人权利运动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跳出“保障生存”的圈子。残疾人纷纷争取平等人权,要求回归社会主流,不愿作边缘人物,而社会当尊重残疾人,不应将其看作可怜的救济对象,而是看作还蕴藏着活力、还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这是一次重大转折,改变了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中与残疾人相关的法律开始逐步出台,使残疾人渐渐回归社会主流,如联合国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宣言》等一系列政策,美国则于1990年出台了《美国残疾人法》。
法律促使斜坡普及
《美国残疾人法》影响深远,它是美国之前几部残疾人相关的法律之集合,相当于残疾人的“民权法案”。它除了要求保障残疾人基本权利外,还明确要求公共场所必须改造,所有新的建筑设计、施工都必须保证残疾人能无障碍地通行。
于是,各种厢式电梯、手扶电梯和自动门等通行设施,大量问世,其中也包含了各种坡道。而且坡道是其中最明显的建筑元素,对轮椅使用者而言,则是最重要的一种通行设施。有的女性残疾人因而倍感温暖,戏称坡道像“可靠的男朋友”一样。正是《美国残疾人法》开启了斜坡通道的时代,从此建筑物门前的斜坡成为一种“标准配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银行无障碍通道标准:
1. 通道宽度:自助服务区、ATM机和柜面服务区通道宽度应不少于1.2米,以便轮椅等特殊设备通过。
2. 活动空间:自助服务区、ATM机和柜面服务区应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以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进行操作和交流。
3. 操作高度:ATM机和柜面服务区的操作台高度应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身高和站立能力的人群。
4. 标识标注:自助服务区、ATM机和柜面服务区应设置明显的无障碍标识和标注,以便特殊人群辨认和使用。
5. 照明设施:自助服务区、ATM机和柜面服务区应保证足够的照明强度和良好的照明环境,以方便特殊人群进行操作和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银行无障碍通道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标准和规范,具体实施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和建造。
无障碍坡道防滑面层,常规做法为锯齿形礓碴面层,一般使用平面抹子配合水平靠尺,需要技术好的工人,精雕细凿才能最终成型。通过对怀柔新城08街区安置房项目一期工程的无障碍坡道施工发现,采用常规的抹子加水平靠尺的方法并不适用,无法有效保证施工质量。主要原因如下:
(1)常规方式制作锯齿形礓碴面层,面层高度、宽度、角度不一,仅能依靠工人的经验进行施工。
(2)传统的锯齿形礓碴面层为锐角,成品保护困难,后期使用寿命短。
(3)传统的锯齿形礓碴面层在行人通行时,若摔倒易产生切断性伤害。
因此,研制出一种无障碍坡道面层防滑层定型装置,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