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景点

榆中马衔山由来?

时间:2024-12-17 06:47|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一、榆中马衔山由来?

马衔山矗立在榆中与临洮之间,受万年风雨,经万世沧桑,它的名字也随历史风云不断演变。

      马衔山,乍听其名,似有天马当空,呈衔山之势。《说文解字》云:“衔,从金,从行,表示横在马口中用来控制马行止的金属棒,即马嚼子”,后引申为“含在口里”,马衔山有天马衔山的雄壮的魄力。另有一解释,马衔为一海神名。《文选·木华·海赋》中曰:“若其负秽临深,虚誓愆祈,则有海童邀路,马衔当蹊。” 唐代著名学者李善对此注解为:“ 马衔 ,其状马首一角而龙形。”马衔山蜿蜒伸屈,婉若游龙。无论“马衔山”寓意取自于天马衔山还是海神游动,都与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马衔山主峰之巅,确有两座巨石马,石马高大耸立,人称“大石马,小石马”,两马相距百米之远,各居山头,面向南方,盾立守望。两座石马虽不衔山,《金县志》对这两匹马有记载,“昔有野马数群,土人围之,马皆化石马,即大石马,小石马,山下有大马甲,小马甲二村庄,即其地欤,山下有泉” 马衔山初名,似乎与这两匹马有关。                                 此山最初并不叫“马衔山”,《狄道州志》云:“山顶俗名空头山,殆即古之空同也”,《汉书.武帝记》中: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211年),汉武帝“行幸雍,祠五畤,遂踰陇,登空同,西临祖历河而还” ,可见,此山在汉代应叫空同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曰“天水北界,苑川水出勇士县之子城南山,东北流,历此成川”,南北朝时期,榆中曾被先后命名为“金城县、子城县”,据方位,出苑川水的地方应该是今天的马衔山,故而,这里的“子城南山”即就是今天的马衔山。唐代时,此山又名“薄寒山”。1972年,在马衔山北支——兴隆山北坡的朱家湾村,出土的一座唐代的贵族墓葬,其墓志铭《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序》中称,“夫人葬于薄寒山之北原”,“薄寒山之北原”就是今天的“朱家湾村”,这证实了“薄寒山”亦就是今天马衔山。

二、榆中马衔山怎么上去?

榆中马衔山是一座高约2000米的山峰,登山路线较为陡峭,需要有一定的登山经验和体力。登山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榆中县城出发,沿着马衔山公路一路向上,经过村庄和田野,最终到达山顶。

另一条路线是从盘山镇出发,经过羊圈子、红花岭等地,也可到达山顶。在登山过程中,需注意安全,穿着合适的登山装备,带上足够的水和食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谨慎前行。

三、茨榆坨旅游景点都有哪些?

辽中茨榆坨蒲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蒲河廊道辽中段中下游,北起近海绿洲,南至蒲河沿码头,总覆盖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属内陆湿地,由河流型湿地、沼泽型湿地和人工湿地三种类型构成。这里桃红柳绿、绿草依依、水鸟嬉戏、河水涟漪,犹如一条七彩飘带舞动萦绕;

四、榆中马衔山开放了吗?

榆中马衔山已经正式开放了,马衔山为甘肃省榆中县与临洮县交界之分水岭,地处兴隆山南侧,呈西北、东南走向。山顶如平川,宽约8至10公里,长约40至50公里。其高耸的地势和严寒的气候条件,使马衔山的地貌景物与周围截然不同,而与号称地球三极的青藏高原类似。

五、山黄榆是什么榆树?

山黄榆也是落叶乔木,常呈灌木状,高达20m,胸径30cm,它的树皮灰黑色,小枝淡黄褐色,叶色较黄,非常美丽,就外观而言,黄榆和白榆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榆树常见的品种有白榆、黄榆、速生榆等,其实全世界大概有40多种榆树,其中醉翁榆、大果榆、脱皮榆等都是不太常见的,中国榆树品种就有25种,还有6个变种,种植应用很广泛。

六、山榆可以做盆景吗?

山榆也可以做盆景的,榆树依其叶片大小,可分为大叶、中叶、和小叶三种。中叶、小叶树种,均可作盆景用材,而小叶榆的叶片小,树姿潇洒,耐修剪,是制作微形盆景的好材料。最常用的是榔榆。  一、苗源  榆树桩多是到野外挖取而来,野生的树桩姿态奇异多变,蜿蜒曲折,苍古可爱,成型快,观赏价值较高。  二、造型  1、上盆 栽种时间以春天2—3月份为好,秋天也可进行。在栽种前,要对根系和枝叶进行一次修剪。为防止榆树树液流失过多,造成伤口腐烂死亡,可在职伤口处涂一支医用的眼药或磺胺软膏,再用素沙土植于地上或瓦盆中养坏。经过养坏的树桩,要上细盆。使用疏松肥沃的田园土或腐叶土,有利于根系发育。其盆景盆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形状以长方形和椭圆形为主,盆色以素色为好。  2、造型 榆树的造型应以剪为主,剪扎并用。根据其老桩的基本形态,可以制作直干式、曲干式、斜干式、卧干式或悬崖式等多种款式。由于其根系发达,还可能制成提根式或附石式盆景。榆树枝干柔软,可蟠扎成多种款式的盆景。榆村枝叶耐修剪,因此可剪成云朵式,也可根据制作者的创作意图,剪成所希望的形状。  三、养护  1、场所 榆树喜光且耐寒,因此应置于光照好,空气流通的环境中。夏天可把盆景放置于木板上、泡沫板上,以减小因地面热量传导而灼伤根系。  2、浇水 要保持盆土湿润,但不宜积水。天气炎热时,可向地面喷水,以便增湿降温。但是,不宜向叶子上喷水,以免叶子过大而影响榆树盆景的造型。  3、施肥 在生长季每月施一次薄肥,以氮、钾肥为主,冬季不应施肥。  4、整形 榆树萌发力较强,因此在生长季应经常修剪。榆树摘叶可促进叶片萌发,并使叶片变小。能源部进入秋季前,分几次老叶摘除。20天左右后,即可长出新叶,重新进入观赏期,并能延迟落叶。  5、翻盆 一般2—3年翻一次盆,时间以选在春季萌动期为宜。  6、病虫害防治 可以喷敌敌畏防治金花虫、介壳虫、天牛等多种害虫。

七、山榆什么时候移栽?

榆树适合在春冬季节移栽,此时它处于休眠期,移栽对其影响较小,不会造成伤害。

八、山榆和榆树的区别?

山榆和榆树不同之处如下

之所以有山榆树与榆树之分,是因为它们的生长地带不同。山榆叶小柽型多,地榆叶大没型。榆树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称,为榆科落叶乔木,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小枝无毛或有毛,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圆形。叶椭圆状卵形等,叶面平滑无毛,叶背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或部分脉腋有簇生毛,叶柄面有短柔毛。花先叶开放,在生枝的叶腋成簇生状。翅果稀倒卵状圆形。

九、东榆山文塔之传说?

文塔修建的原因,临县民间还有一个经久的传说。

临邑偏居一隅,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文化萧条。据有关史料记载,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明代和清顺治、康熙、雍正年间,全县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仅仅出过八位进士。当时的人们认为,临县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风水”,于是就请了一位著名的“风水”先生来勘测和祈解。

风水先生说,临县版图呈梯形状,是玉皇大帝身上的玉佩跌落人间而形成的风水宝地;其形状宛如量米用的斗具,寓意临县本应出数以“斗”计的米粒般多的官儿,只是因为地域广大,各地互相克制耗散,有损内力积发,所以需要在县城东南之东榆山上建一13级高的文塔,以镇邪扶正,积聚宝气。还说这13层中,第一层喻大地,从第二层起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每层象征一个。

文塔建成以后,每当旭日东升之时,塔身的影子即可抵达湫河之内,以塔为笔,以水为池,临邑的学子和出士之人必将层出不穷,代代兴旺发达。于是由邑人白文先资银,在东榆山上择定塔址,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文塔的建设。 

十、山榆盆景冬天都会落叶吗?

榆树为落叶乔木,阳性树种,耐干燥瘠薄。冬天当然落叶。不过盆栽可爱取摘叶剌激新芽萌发。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