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景区内实行内部交通管制,但是景区山门口的大型生态停车场有5000个停车位,实行智能收费系统,全天侯的监控系统和24小时的保安巡逻,可确保泊车的安全。
停车收费:小型车(9座以下)10元∕ 天,中型车(9—19座)15元∕ 天,大型车(19座以上)20元∕ 天。
云台山有2个售票点:百家岩售票大厅和岸上服务区售票点,在售票点附近分别有停车场,其中百家岩停车场可以提供5000个车位,岸上停车场可以提供500个车位。车可以停在云台山百家岩停车场或者岸上停车场,小车20元/天/次,大车35元/天/次。
云台山的历史渊源
据神话传说,黄帝陶正之官宁封子授黄帝御龙飞云之术。自焚则随路五色之烟上下升腾,其骨骸葬于“宁北山”中。此宁北山即今修武县北云台山。修武县古称为“宁”。后来,神话传说中称盘古山、女娲山、五行山。
东汉泛称太行山。末代皇帝刘协禅让帝位于魏王曹丕,封山阳公,死后葬于云台山南麓,后人称这里为古汉山。
推荐比较经典的线路: 1、南山寺+天涯海角,南山寺礼佛观景,远观108米高的南海观音像,近赏花了近两亿元打造的精致“金玉观音”,跪拜祈求幸福平安,天涯海角体验传扬四海天下共知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古人到此抒发的文化情怀 2、蜈支洲+南田温泉,上岛一览情人天堂的美丽自然风貌(可选岛上摩托艇、拖伞和潜水等各种自费项目),离岛奔赴南田,在美丽园林的掩映下体验小鱼亲亲的微妙感觉 3、呀诺达热带雨林,在这个热带雨林世界里你能见识到热带雨林植被的千姿百态,体验雨林生态宝库的丰富多彩,另外还可选择参加踏瀑戏水的有趣拓展活动 4、分界洲一日游,一览这个亚热带与热带分界线说贯穿的小岛风貌,欣赏别致小岛上美丽的海岛供激垛刻艹灸讹熏番抹风景(可选岛上摩托艇、拖伞和潜水等各种自费项目)【海豚馆看聪明可爱海豚的花样表演】 5、睡个懒觉,乘旅游巴士到亚龙湾逛一圈 6、三亚市内的景点:鹿回头,大东海,三亚湾椰梦长廊,购物悠游 自己要多做做功课,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Q俺或者去俺空间里看一下 koubeiyou-小陈
一、旅游景点免费开放后的好处
(一)市民得到了优惠,城市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景点免收门票后,
进景点就像走进了自家花园,
如此惬意的生活在人们心中期盼了很久。
如今,美梦成真了,旅游景点成了人们可以自由进入的场所,受到人们的普遍称赞。
在过去,不难发现,一张小小的门票已成为景点与游人和市民之间的一堵墙,尤其是部
分景区票价偏高,把很多群众挡在门外。如今在节假日,南京著名景点中山陵甚至因游客爆
满导致寸步难移,
而平时参观这里一家三口人仅门票钱就超过
200
元。
一些普通工薪族表示,
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门票钱对他们来说绝不是小数,现在地方开设了免费旅游景区是件实实
在在的好事,丰富了百姓生活,发挥了景区公益性。政府规定所有旅游景点免费开放不现实,
但增加旅游景点免费开放数量应该能做到。
市民呼吁免费景点再多一点,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普通市民能免费享受到的公共资源还
是太少。不能否认,由于免费开放导致游客数量
“
井喷
”
,可能会引起公共设施过度消耗或损
毁、管理秩序混乱和安全等问题,游客的整体素质还需提高。但这同时也是民众给政府提出
的一道考题,是对政府服务人民能力的重要考验。
(二)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使人们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旅游景区服务社会的能力不仅反映在美丽的风景中,也反映在建筑、
环境、服务等方面。
旅游景区是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旅游景点,它提供给社会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课堂,一个舒
适宜人的休息场所,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步入这里,在娱乐中受教育,在休闲中长
知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免费开放以后,旅游景区迎来了更多的
观众,打造学习、休闲、娱乐、购物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是未来旅游景区的发展方向和客观
要求。
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摄影部、食品部、餐饮部、医务部、咨询处、寄存处、纪念品商
店、休息厅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开设一些有益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为观众提供方便的
同时也取得经济效益。观众在参观中进行购书、资料片、纪念品等方面的消费,丰富人们的
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三)拉动消费,带动当地经济
在维持正常运作的前提下,
景点采取了开放式,
不收取门票是吸引和开发商的最好手段。
这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同时旅游景点以免费开放来吸引人,使周围地段无形价值提升。一
位游客说,这次一家三口来中山陵,结果吃饭,喝水,买烟,买零食等花了不少钱,但由于
中山陵是免费开放的,所以还是玩的很开心。
这种举措,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011
年初南京市审计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山陵免
费开放后,景区每年直接减少门票收入
2530
万元,但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
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不仅弥补了门票损失,而且带动
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