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保存的文物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数贝叶经,即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经卷。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的建设立足于展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景区分为14个文化区,以西安作为“盛唐之都”的辉煌历史为主线,集盛唐历史景观精华为一体,从建筑、餐饮、歌舞、音乐、民俗等多个角度,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丰富多彩的节目,对唐代的灿烂文化进行了生动演绎和全面再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唐芙蓉园景区在运营管理、服务保障、文化传播、旅游发展等领域获得了显著成绩,日益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城市会客厅。作为旅游者的目的地,大唐芙蓉园不仅是新生文化的孵化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地、公共文化的传播地,也是文化的载体,传播的桥梁,更是文化的大观园。
作为西北首批金钥匙国际联盟5A级景区成员,大唐芙蓉园始终秉承金钥匙“满意+惊喜”的服务理念,争先创优、深化服务。近年来,一直以高质量、高标准、人性化暖心服务打造业务亮点,使日常工作过程形成了一道和谐亮丽的风景,赢得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赞誉。未来将以新发展、新气象、新辉煌助力新时代大西安“追赶超越”,通过举办重大文化活动、提升服务品质建设,不断攀登文化旅游品牌新高地,再现大唐盛世雄风!
一、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 园内有两个“全球最大”-全球最大户外香化工程,全球最大的水幕电影表演。
景区门票:旺季120元/人,淡季90元/人(景区门票、水幕电影、及各类表演,不含《梦回大唐》节目表演
开放时间:周一~周日(9:00~22:00)
景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西路99号
最佳旅游时节:春夏季节最佳。
距离:从大慈恩寺正门步行至大唐芙蓉园春明门售票处仅需11分钟。
二、陕西历史博物馆
“给我一天,还你万年”: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西安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精华,藏品丰富精美,是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和陕西历史文化的艺术殿堂。
门票:免费不免票。每天限量限时发放基本陈列馆免费参观券4000张(每日14时前限2500张,下午限1500张),发完为止。珍宝馆门票30元,不限量,购买珍宝馆门票可同时参观基础陈列馆。
开放时间:免费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
参观时间:冬季(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9:00—17:30(16:00停止发票),夏季(3月16日至11月14日)8:30—18:00(16:30停止发票)。
温馨提醒:周一全天闭馆整修(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址:西安市小寨东路91号
距离:从地铁3号线大雁塔站A出口步行至陕西历史博物馆正门仅需11分钟。
电话:029—85253806
三、小雁塔、西安博物院
小雁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东段南侧的荐福寺内,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雁塔晨钟”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 门票:免费不免票,需要排队领取门票
登塔:30元
停车费:5元/时
距离:1.63公里,搭乘公交用时:约8分钟,从大雁塔西路东口公交站搭乘224路(或游8/610路)到小雁塔站下车即到。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西安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精华。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四层塔室内供奉着两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梵文,据说现今全世界认识该文字的学者不足10位,其珍贵神秘可见一斑。
大雁塔位于西安城南,他屹立在这里已近千年,是西安市城市名片之一。因为大雁塔实在是太著名了,早于大雁塔建成的大慈恩寺便被游人忽略了,其实大雁塔就在大慈恩寺中。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时为太子、后为唐高宗的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将建于隋、后于唐武德初年废弃的无漏寺进行重修再建,并取名“慈恩”,以报答慈母之恩。
寺院建成后有300僧人,由印度取经回来的高僧玄奘为首任住持,玄奘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创立了中国佛教的唯识宗,为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
现在的大慈恩寺为唐代的西塔院,近年来寺院内修复了仿唐建筑的玄奘三藏院,院内有很多玄奘西天取经和佛教本生故事的壁画。
我们到达大慈恩寺的时候正好遇到难得的下雪,于是拍下了雪中玄奘法师的照片。
玄奘西行学成佛法后距离他当年离开长安已经十七年,回来时玄奘携带8尊佛像,657部梵语以及佛祖舍利。等玄奘回到长安时,当初并不批准他西行的李世民竟然带十万人倾城出动迎接玄奘取经归来。
李世民对玄奘西行前后的态度判若两人,当年玄奘走的时候不得不靠偷渡的办法溜出关卡。鉴于唐太宗在玄奘归来时的盛情,人们认为李世民是想从玄奘那里得到西域各国地理军事上的秘密。当时唐朝正面临突厥的不断威胁,李世民想通过玄奘掌握各国情况,好制定军事作战计划。
在唐太宗李世民看,玄奘法师既然通晓西域各国外语,又难得游历过各国、知晓各国情况,做一个出家的和尚未免可惜。李世民希望玄奘能还俗任官,为朝廷效力。但是玄奘一心想弘扬佛法不想做官,便婉言推拒。
大雁塔坐落于大慈恩寺内,建于唐永徽三年(652),是为安放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造。历史上大雁塔曾多次修缮。人们猜测大雁塔底的地宫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
当年西行回归后,随着玄奘翻译的佛经越来越多,他便希望给这些佛经重新修建一个处所。玄奘做慈恩寺住持的时候想建塔必须向皇家申请。他写信给唐高宗皇帝请求建造七层石塔用以存放易燃的贝叶经。
但是李治的朝臣却认为皇家不应推崇某一教派,以朝廷的名义修建塔寺,是变相向世人宣告一种权威。这样仅仅登基三年的李治承受很大的压力,于是他以玄奘要求过高为由驳回建造七层石塔的请求,只同意建造一座五层的砖塔。
申请通过后,建塔资金又无从着落。唐高宗李治就将宫中出家和去世嫔妃的首饰拍卖来筹措资金。公元652年,佛塔的资金筹足,正式动工了。塔身的构造就是按照玄奘在游学时见到的印度最著名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汉译大觉塔)建造的。
佛塔于两年后建成,玄奘给宝塔取名时参考了天竺国高僧宁可饿死也不肯吃落地大雁的故事,将西安这座新建成的宝塔取名大雁塔。
玄奘西行归来在弘福寺待了十年,翻译了大量经文,这其中包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玄奘译经的同时,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2卷十多万字的《大唐西域记》,将自己取经期间了解的地理人文政治情况都收纳其中。以此帮助唐太宗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玄奘不仅在书名上突出大唐,更写上了“奉召撰述”。
李世民看后十分高兴,赐给玄奘价值百金的珍贵袈裟,还为他亲自撰写了781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雁塔所藏该碑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下令将其列为所有经卷之首。并下令让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治做记。皇家的文章因为玄奘在大唐名声大振。
三藏院的地宫供奉着佛陀舍利、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贝叶经、唐代佛像等珍贵文物。
相关链接:周游天下行纪
有1000年历史的大雁塔究竟有何魅力: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大雁塔的结构,它是楼阁式砖塔,塔身呈方形锥体,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塔高64米,共七层,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这就是它见到的一个构造,详细的这里先不说,后期咱们再慢慢仅了解。
大约在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建立慈恩寺,永徽三年为供奉玄奘法师由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而建造的一座五层砖塔,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有5层,后来逐渐颓毁。
唐高宗时期,名为“大慈恩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建,因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经过多次的逐渐,每一次战争它都会有一定的损失,但是战后都在逐渐恢复,总之前后经历过5次改建,最高时达到十层之高。
从建立到如今大雁塔有一千多年历史,所存照片无数,现存最早的照片摄于约100多年前的照片,有机会可以看看他的就面貌是怎么样的。
我们如今看到的大雁塔已经是经历过好多次变迁后的模样,几乎每年都会花费大量资金去完善维护它,昨天我去看的时候,里面还有维修的人员,塔身是用网围起来的,只能从远处去欣赏她的姿态。
她隔壁的公园但是挺有特色,是另外一番天地,大有曲径通幽的感觉,走进去感觉很深邃,幽静,很有意境美,里面的的苍松更是具有风骨。
早在唐中宗神龙年间,雁塔题名就已形成风俗。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当年27岁的白居易成为进士,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刘沧更豪迈的题下“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豪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玉楼”,把雁塔题名与登仙并提了,可见他们洋溢着春风得意的喜悦心情,把雁塔题名视作莫大的荣誉了。到后来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间一场大火毁掉了珍贵的题壁。到了慈恩寺,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这里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河南偃师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他于公元628年自长安西行,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印度,得到戒贤法师的精心指导,公元645年回到祖国,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1500多辆轩车、200多幅刺绣佛像、500多幅以金线绣出的经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辆庄宝车,盛况空前。玄奘带回佛经657部,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寺等处翻译佛经74部,共计1335卷,在我国佛教四大译家中译书最多,译文最精。 玄奘还应唐高宗的嘱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笔录,将他17年旅途中经历的110个城邑和传闻的28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山川交通、民俗风情、物产气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记》12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位传奇式的人物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不畏艰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自唐代以来以来广为流传。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西游记》。 大雁塔确是尽收佛学经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更是您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胜。 著名的玄奘法师,也就是尽人皆知的《西游记》里的“唐僧”,曾在这里翻译佛经,宣讲佛法。据说,唐玄奘“西天”取经回国后,便组织全国各地100位高僧,开始翻译他带回来的佛经。为了保护佛经,他向朝廷建议,修建一座塔,来贮存这些经典。唐高宗李治接受了他的请求,于永徽三年(公元650年)在慈恩寺修建了这座大雁塔。 大雁塔初建时,同印度佛塔的样式相同:5层,砖表士心。塔上建有相轮露盘。各层贮藏佛经。后几经改建修缮,形成现在的式样。如今的大雁塔高64.1米,共7层,自第一层以上,每层显著向内收拢,呈方形锥体。塔身仿木构形式,用青砖砌成,每层砌成枋、斗拱、柱额和突出来的砖栏,形成一个个的房间。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塔内每层有呈方形的塔室,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塔内层有方形塔室,每室有阶梯,可逐层盘旋登至塔顶,登高观赏长安景色,吟诗赋词,抒发情怀。
建筑结构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
雁塔地宫
2008年5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王亚荣表示,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宫内。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珍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
王亚荣认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而已。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大明宫到大雁塔有好多的景点,有西安明城墙遗址,西安环城公园,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西安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也是国家重点文物单位。有陕西历史博物馆,名气太大了。有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和西安革命公园,有西安八仙庵,有西安事变纪念馆,有下马陵,有西安乐游原公园等等。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