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浙江省,有一个被誉为世界遗产的宝藏,那就是景迈古茶园。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茶园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园之一。
景迈古茶园位于中国浙江省南部的一片山脉之间,环境幽美,气候宜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200年前的南宋时期。当时,这片茶园是为了供应当时的皇室和贵族而建造的,因此被视为贵族茶园。
这个古茶园占地广阔,茶树遍布山腰,景色如画。茶农们世代相传,种植和采摘技艺精湛。他们认为景迈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所以茶叶质量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景迈古茶园之所以被列为世界遗产,是因为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独特性和世界历史上茶叶种植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的茶文化对世界茶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景迈古茶园则是这一传统的重要象征。
景迈古茶园以其千年的历史、原始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它不仅仅是一个茶园,更是一个保存和传承中国茶文化的宝库。
作为世界遗产,景迈古茶园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其景观的美丽,还体现在对可持续农业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茶农们始终秉持着对土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尊重,他们致力于使用有机种植方法,以保护这片宝贵的土地。
另外,景迈古茶园也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茶园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茶叶爱好者。这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还为当地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如果你是一个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人,那么来景迈古茶园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在这里,你可以亲身体验茶叶的种植和采摘过程,了解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传统和技艺。
在这个古老的茶园中,你会看到大片的茶树,它们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山坡上。当茶叶的新枝绿叶出现时,茶农们会亲自到山脚下采摘它们,并在工作室里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精心的加工。
除了观摩茶叶的种植和采摘过程,你还可以品尝到景迈茶园出产的茶叶。这里的茶叶口感独特,芳香四溢,品质上乘。品茶时,你可以边聆听当地茶艺师傅的讲解,边品味美味的茶汤。
此外,如果你是一个户外爱好者,景迈古茶园的周边还有很多拥有壮丽景色的远足路线。你可以在这片美丽的茶园中漫步,体验大自然之美。
景迈古茶园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园之一。它的世界遗产地位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价值。
如果你想要亲身体验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魅力,那么来景迈古茶园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茶叶的种植和采摘的乐趣,品尝到上乘的茶叶,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
景迈古茶园的世界遗产地位使得它的价值得到全球的认可和保护。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景迈古茶园将继续为世界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指由国家文物局确定并发布的中国文化遗产图形标志。2005年0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2、“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长城,秦始皇兵马俑,黄山,泰山,故宫,桂林山水
中国于1987年第一批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景点共有6个,分别是: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文化遗产)
2.长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文化遗产)
3.敦煌莫高窟(甘肃,文化遗产)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文化遗产)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文化遗产)
6.泰山(山东,自然文化双遗产)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典园林究竟有多美?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中国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了中式美学的代表!
这些古典园林大多都属于江南园林,
它们是古代文人或退隐官员的休憩之地,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师以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设计出变化万千的园林风景。
行走在曲折幽深的园林里,
我们有时会感到庭院深深深几许,
有时又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叹!
有人说江南园林是无声的诗,是立体的画。
没错,江南园林内的一草一木,
都体现了园林主人的品味和意趣。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典园林!
1997年12月,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耦园、环秀山庄、艺圃、退思园共计9处古典园林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苏州的一张“国际名片”。
拙政园:
拙政园是是中国最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被世人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它的创意构思由“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拙政园有三个最美的赏景时节:一是冬季雪后;二是夏季荷花开时;三是春季杜鹃花展时。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
其中,有江南文豪钱牧斋和爱妾柳如是;
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
有清初海宁籍弘文院大学士、礼部尚书陈之遴;
有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儿、女婿;
有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
有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万。
留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
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合理,空间处理巧妙。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在留园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不同时期的园主对奇石的喜好、搜罗和展示。
徐泰时建东园时耗巨资搜购了一座太湖石峰——瑞云峰,高三丈多,据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
时任吴县知县的「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非常欣赏周时臣所堆的另一座石屏,他在《吴中园亭纪略》里描写其:「高三丈,阔可二十丈,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了无断续痕迹……真妙手也。」
到清代刘恕对东园进行改、扩建时,购买了12座名石设置在重要部位,其中11峰为太湖石。还专门辟石林小院来布置石峰、石笋。
盛康购得此园后,进一步扩展东部区域并添置石景。当时瑞云峰已经被移走,盛康另外又觅得两座石峰,其中一座仍命名瑞云峰,另一座叫岫云峰。同时还购买了园林东面的隙地及其上原本矗立的冠云峰,重新组合形成以冠云为主、瑞云、岫云为辅的三峰并列之制。
之后继承园林的盛康之子盛宣怀(1844-1916,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也极爱这组石峰,甚至以三座石名给三个孙女取小名,可惜瑞云不幸夭折。有人说此瑞云峰为拼接而成,盛宣怀在盛怒之下敲断了石峰,至今断石仍在。
狮子林:
苏州的狮子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园内假山遍布,而且假山是成片连在一起的。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就在狮子林,名副其实的假山王国。
假山依水而建,长廊环绕假山,楼台在树木中隐现,漫步其间,仿佛世外桃源。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在园西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园中水景丰富,溪涧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峦之间,隐约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
网师园:
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姑苏园林之美,名满江南。拙政园之舒旷,沧浪亭之朴雅,留园之秀媚,怡园之工丽,风格种种,妙不可言。而网师园作为姑苏园林中的小园经典,其美妙高超之处则在于精巧清俊,气新韵奇,于咫尺之地营造出一番山水真趣。常在一花一木、一亭一榭的培植与构架中,包含了绝大文章。
沧浪亭:
沧浪亭的基地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的吴越王,他曾于沧浪亭地块营建别墅,后来北宋的苏舜钦以四万钱买入此地,并在场地北侧筑山筑修亭,命名“沧浪亭”,表现出园主人超然世俗名利之外,回归自然的清高意趣。
整个园林位于湖中央,湖内侧由山石、复廊及亭榭绕围一周。复廊上很多的漏窗,在其中点缀,这些漏窗什么样式都有,花纹也是绚烂多彩的,并且还很对称,给人的感觉很是和谐。通过曲折复廊上的漏窗,人们视线可以借景到园内外的山水园林,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构成数十幅动态的框景图画。
园内的景色多不加雕饰,以自然为美,山水相宜,表现得法,宛如自然风景。
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以大量黄石堆积而成,假山上植以古木。
复廊将园内外的山与水有机地连在一起的,在廊墙分隔内外的同时,一双跨在廊墙两侧的廊檐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在了一起,造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独一无二的开放性格局,如此,沧浪亭的这条复廊不仅被视为沧浪亭造景的一大特色,同时,也被人们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
耦园:
耦园的总体格局就暗含着成双成对之意。寻常园林常常采用“前宅后园”的不对称布局。而耦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均为园子,中间为主要居住建筑,形成独特的“一宅两园”中轴对称格局。
湖石假山千姿百态、玲珑清秀,对应园西的黄石假山陡峭雄浑、体形浑厚。织帘老屋和城曲草堂分别是西花园和东花园的中心建筑,织帘老屋是个鸳鸯厅,南立湖石假山、北倚小院,对应城曲草堂为二层楼厅,南砌黄石假山、北听摇橹。义井与受月池遥遥相望,有“东池西井”之说。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是一座以叠石假山见长的园林,由清代造园大师戈裕良所作。园子南半部为居室,北半部为园林。刘敦桢先生在《苏州古典园林》环秀山庄一文中言:“苏州湖石假山当推此为第一。”
环秀山庄整体布局以假山为主,水池为辅,山水相依。前为厅堂、庭院,后为池水、假山。中国园林造园手法“藏”和“露”的应用,极力避免开门见山。半潭秋水就藏在假山之后,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环秀山庄以假山堆叠奇巧著称,被誉称“苏州三绝”之一,又被誉为“独步征轲”。
环秀山庄的精华是假山,这是清代常州叠山大师戈裕良的杰作。整座假山及微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于一身,咫尺之间容纳千山万水,很是难得。
环秀山庄的最大特点,就是非常的迷你,再来就是山景布置得特别巧妙,坐在主厅环秀山庄内,从任何角度看出去,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和画面,层次丰富多变,被行家评为中国古典园林之冠。
园虽小,却极有气势,是汉族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艺圃:
艺圃保存了明代园林的风格、布局和造园手法,以简练疏朗、自然质朴取胜,构筑精巧,园景幽致,可称明代住宅园林中的佳作,且为文震孟等名人故居所在,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艺圃,园景开朗,风格质朴,既多变化又较自然,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艺圃,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末清初苏州一带造园家常用的叠山理水方式。从山水布局,亭台开间到一石一木的细部处理无不透析出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以凝练的手法,勾勒出造园的基本理念。
全园以水为主体,水面集中,池岸低平,在临水绝壁与水曲幽院的陪衬下显得开朗坦荡,恬淡雅致。
园内水池居中,花木茂盛,以入门的蔷薇花最为出名,每年的四月上旬,蔷薇花满墙时,艺圃这座小园里永远人满为患。
退思园:
退思园是小型园林的典范 ,在有限的地或和空间内,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天然博物馆 。
退思园以封闭式布局展开,每进一层,都设有屏障。园中还藏有:“一阁、一桥、一轩” 。主要有“坐春望月楼”、“退思草堂”、“雨坐亭”等,整个园林设假山、亭阁、花木、池塘水榭于一体
退思园以“退”为横线,“思”为核心;园内简朴无华,素静淡雅,具有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 。退思园主要建筑贴水而建,结构紧凑,中心突出 。园内的每一处建筑既可独自成景,又与另一景观相对应
退思园内宅的门比较有讲究,厚厚的木板上贴上青砖,称之为砖贴门。
它有二大好处:第一,木板上贴上青砖,整扇门很厚重,起到了防盗作用。
第二,木板容易着火,而青砖却不易着火,可起到防火作用,这两扇门可以说是100多年前的防火防盗门。
退思园的人文艺术也颇具特色,以“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四季四艺的景观全部都有,真是步移景换、处处可观;小中见大、园中有园,幽雅绝伦!
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一位(55项)。
文化遗产(共32项)
1、长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1987.12 )
2、莫高窟(甘肃,1987.12 )
3、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1 )
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
5、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
6、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
7、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
8、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
9、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
10、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
11、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
12、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
13、天坛(北京,1998.11 )
14、颐和园(北京,1998.11 )
15、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
16、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
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
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 )
19、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
20、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
21、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
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7.15 )
23、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
24、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 )
25、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
26、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河南,2010.8.1 )
27、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 )
28、中国大运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2014.6.22 )
29、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河南、陕西、甘肃、新疆,2014.6.22 )
30、土司遗址(湖南、湖北、贵州,2015.7.4 )
31、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福建,2017.7.8 )
32、良渚古城遗址
文化景观遗产(共5项)
1、庐山(江西,1996.12.6 )
2、五台山(山西,2009.6.26 )
3、杭州西湖(浙江,2011.6.24 )
4、哈尼梯田(云南,2013.6.22 )
5、花山岩画(广西,2016.7.15 )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共4项)
1、泰山(山东,1987.12 )
2、黄山(安徽,1990.12 )
3、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
4、武夷山(福建,1999.12 )
自然遗产(共14项)
1、黄龙(四川,1992.12.7 )
2、九寨沟(四川,1992.12.7 )
3、武陵源(湖南,1992.12.7 )
4、三江并流(云南,2003.7.2 )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12 )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贵州、重庆、广西,2007.6.27一期;2014.6.23二期 )
7、三清山(江西,2008.7.8 )
8、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2010.8.1 )
9、澄江化石地(云南,2012.7.1 )
10、新疆天山(新疆,2013.6.21 )
11、神农架(湖北,2016.7.17 )
12、青海可可西里(青海,2017.7.7 )
13、梵净山(贵州,2018.7.2 )
14、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江苏,2019.7.5)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中国第54项世界遗产、第14项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中国第一块、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填补了中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据悉,本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期范围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江苏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江苏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
1.故宫博物院:又称紫禁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装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2.福建土楼:200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包括分布在福建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在60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为核弹发射井。
3.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传统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中国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主要建筑有: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纯阳宫、复真观等等。
4.莫高窟: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主要由九层楼、三层楼、藏经洞、藏经洞陈列馆等组成。
5.平遥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语说道,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6.布达拉宫: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7.长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万里长城横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8.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园,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也称骊山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9.曲阜三孔: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孔”指的是孔府、孔庙、孔林,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是影响至今的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发源地。它以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文物珍藏著称,被尊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文化遗产。沈阳故宫(辽宁),2004.7,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文化遗产
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994.12,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文化遗产
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1998.11,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1、明孝陵(江苏省会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自然遗产
----
还有北京故宫、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伟寺庙、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都江堰——青城山、云冈石窟、庐山风景名胜区
多了,比如还有…………
一、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三江并流(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苏州古典园林(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六、颐和园(于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七、平遥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八、丽江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云岗石窟(于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布达拉宫(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一、黄山(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二、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三、长城(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四、天坛(于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五、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七、青城山-都江堰(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八、大足石刻(于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九、龙门石窟(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莫高窟(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一、武陵源(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二、皖南古村落(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三、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四、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五、九寨沟(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六、黄龙(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七、泰山(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八、武夷山(于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九、庐山(于199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十、峨眉山-乐山大佛(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十一、《世界遗产名录》新增24项 澳门历史城区入选
三十二、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 成为中国第32处世界遗产
三十三、殷墟“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33处世界遗产
西点在中国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西方文化的日益追捧和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糕点(西点)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传统的法式面点到现代创新的甜点,中国消费者对西点的喜爱和需求不断增长。本文将探讨西点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市场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西点的传入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开始接触和交流。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中国人民对外来文化和食品开始充满好奇。最初,西点在中国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因为本土的糕点文化已经非常丰富。然而,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对西方糕点的需求逐渐增加,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点除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外,还对中国本土糕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厨师开始从法式烘焙技术中汲取灵感,并将其与传统糕点工艺结合,创造出各种融合中西的新品种。例如,奶油夹心饼、巧克力蛋糕和马卡龙等西点产品在中国糕点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中国西点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中产阶级的扩大为西点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体验西点文化,并通过分享照片和评论来展示自己的消费品味。
同时,年轻一代对西点的喜爱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西点已经成为他们展示时尚和个性的一种方式。西点店的装饰和氛围也吸引了他们追求独特体验的需求。因此,西点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新的消费趋势。
尽管中国西点市场前景广阔,但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西点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导致市场份额分散。品牌差异化和市场定位变得至关重要。
第二个挑战是与食品安全和质量相关的问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日益增加,西点行业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制作过程的卫生标准,以建立消费者的信任。
最后,中国的消费者口味喜好多样化,西点行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定制和创新。了解中国市场文化和消费习惯对西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西点在中国的发展正在蓬勃兴旺,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口味需求,还推动了糕点文化的融合和创新。虽然面临竞争和挑战,但中国西点市场仍然充满机遇。适应市场需求、保持食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将是西点企业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