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世纪坛,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延长线上,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西侧,北侧是玉渊潭公园,南与北京西客站相望。中华世纪坛坐北朝南,占地4、5公顷,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由主体结构、青铜甬道、圣火广场、过街桥、世纪大厅、艺术大厅等组成。中华世纪坛是为了迎接21世纪新千年而兴建的。
2、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3、北京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红色旅游景点是指那些具有革命斗争历史意义的景点,通过游览这些景点,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感受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红色旅游景点对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这些景点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景点的游览,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红色旅游景点是革命先烈英勇牺牲的见证,是革命历史的活教材。通过游览这些景点,人们可以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进而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在红色旅游景点中,人们可以亲身体验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为民族解放献身的精神。这种亲身经历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旅游景点的存在,能够让人们在参观中深刻感受到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的奉献精神,从而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社会制度的重要体现。红色旅游景点通过展示革命历史,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红色旅游景点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付出的艰辛和牺牲,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重要价值追求。这种亲身经历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与开发既需要弘扬革命精神,又要符合旅游业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强对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保护其作为革命历史见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加强对景点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体验。
其次,要注重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提升景点的服务设施和文化内涵,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
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红色旅游景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加强对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和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共同弘扬红色精神,传承和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
该文讨论了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意义。红色旅游景点是指那些具有革命斗争历史意义的景点,游览这些景点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感受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红色旅游景点对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这些景点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景点的游览,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红色旅游景点是革命先烈英勇牺牲的见证,是革命历史的活教材。通过游览这些景点,人们可以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进而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在红色旅游景点中,人们可以亲身体验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为民族解放献身的精神。这种亲身经历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旅游景点的存在,能够让人们在参观中深刻感受到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的奉献精神,从而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红色旅游景点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社会制度的重要体现。红色旅游景点通过展示革命历史,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红色旅游景点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付出的艰辛和牺牲,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重要价值追求。这种亲身经历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与开发既需要弘扬革命精神,又要符合旅游业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加强对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保护其作为革命历史见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加强对景点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体验。其次,要注重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提升景点的服务设施和文化内涵,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红色旅游景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加强对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和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共同弘扬红色精神,传承和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丝绸、茶叶、钟表、连环画、青花瓷
红色旅游景点是指那些具有革命意义和红色文化背景的旅游景点,如革命纪念地、红色教育基地等。这些景点不仅仅是旅游胜地,更是我国革命历史的珍贵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红色旅游景点承载着我国革命历史的记忆,是人们了解和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途径。这些景点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抗击敌人、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苦历程,体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牺牲和奉献。
红色旅游景点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体验革命斗争的激情,通过重温历史,更加坚定了人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同时,这也有助于激发人们对国家繁荣富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红色旅游景点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在这些景点中,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党的优良传统和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深入了解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
红色旅游景点还传递着一种正能量,激励人们继续努力,奋发向前。这些景点中所体现的信仰、忍耐、团结、拼搏的精神,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人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力量。
红色旅游景点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具有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在保护红色旅游景点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展示方式,将革命历史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富有教育意义、观赏性和娱乐性的旅游产品。
制作并推广一些优质的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文化主题酒店、红色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增加红色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本文,希望能让读者更加了解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红色旅游景点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传递着红色精神的火种。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红色旅游景点都将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感谢您的阅读!
高桂滋第十七军(中央军)共有两个师参加了平型关会战,李仙州第二十一师,守北段自西河口西南1880高地至讲堂村(唐河以南)一线。是作战很出色的一个部队(参考第十章),南段第八十四师(高桂滋兼任师长)守西河口附近高地至1886.4高地(日军称1930高地)一线。高师在22日晚与敌交战开始,至25日晨全线失守,撤出阵地前,在团城口至1886.4高地之间与日军尾家大队连续作战近三天,受到惨重损失。
由于24日前线危机之后,高贵滋向第二战区阎锡山司令长官,和直接上司孙楚副司令连电求援整日,结果援兵未至,惨遭损失,之后高桂滋部下一直对晋军第七十一师,及阎锡山耿耿于怀,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历史怨恨。战后不惜以吹捧共产党八路军,贬低晋军在平型关战役的功绩来平息,发泄其怨恨。其感情发泄的集大成文章,即是高建白(当时251B旅长)1964年的回忆录《由南口战役到平型关大战》一文[1]。主要阐述了高师的苦战和和对晋军第七十一到来之后见死不救行为的愤懑。笔者读后判断,高建白的回忆录,文中对基本情报的还原(此文应是根据(《平型关战役作战经过》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编平型关会战纪要》为框架做成)多有不准确处,许多处在信口胡说,如独八旅守1886.4高地,高桂滋师守平型关等,和事实正相反。当中亦掺杂了不少夸张,和个人感情面的泄露,仅能代表高师部下的情感,但无战史研究的任何价值。此类文史资料本身,就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根据。
高所表现的主观意见,和与晋军第七十一师间的历史葛藤,之后更被共产党的平型关大捷宣传利用,出现了诸如9月25日战斗中,高桂滋师一败涂地,郭宗汾师见死不救,拒不出动,高师不得不期待八路军林师前来解救,其结果出现了八路军林彪第一一五师独挡大局,出击大获全胜的黑白颠倒的段子。高桂滋,陈长捷,高建白,邱仰岳(高建白部下,曾著文歌颂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等战斗当事人战后都流落于大陆,在共产党的洗脑,管理,诱导下写的各种回忆录(文史资料)也受到政治影响,仅为了发泄内讧之愤,有不同程度贬低国军(晋军)功绩,为共产党平型关大捷颂德倾向。
关于此战斗中的历史争执,由于高桂滋部留下了不少电报等贵重的档案资料,以下笔者避开容易惹是生非的高建白回忆录(严格地讲,战史研究中若有第一手史料,应排除此类回忆录),按档案资料再进行对高桂滋师战斗过程的考证还原。此作业对搞清迄今不明的平型关口,三角山方面晋军第七十三师,独八旅的战斗内容和战场所在,也有一定启示。
关于9月22-23日平型关前线战局,1942年2月23日补呈的《第六集团军在晋北平型关会战战斗详报》中有如下描写。此文是数年后再次编写递呈的平型关战役总结,编辑中出现了几个重大错误。高建白文章即是按此记录还原的作战过程(高本人绝不可能有近30年前的准确记忆),将其中错误部分原本不动抄袭下来,并进行了再次发挥。先看一下记述内容(标点,数字番号为笔者为解释文意所加)
二十二日晨,灵丘方向步炮联合之敌四、五千,向我平型关、蔡家峪,孟〈宪吉〉旅六百二十三团前进阵地进攻。我守兵一连奋勇激战,伤亡过半,连长阵亡,失而复得者数次。是夜敌复以大部猛袭平型关阵地,我军奋勇拒战,肉搏多次,将敌击退。二十三日晨,敌约一师团分两路进攻平型关及团城口,以唐克车数十辆沿汽路进攻蔡家峪,①独八旅之一营被迫而退。经高军五百零二团迎击,激战至寅时(午前4时),敌未得逞。我艾团长亲身督战受重伤,李营长阵亡,其余官兵伤亡颇重,该敌以二千余复向左翼迂回我②东西跑池南北高地之线。我独八旅郎团之两连与敌激战甚烈,全部殉国,该高地遂被敌占领。③即令高军以吕团、任团向南出击,七十三师以一部向北出击。孟旅以徐团向东出击。预备队悉数推进。各部队拼命争斗,血战至午时后一时许,当将敌击溃。克复东西跑池1886.4及附近高地,郎团伤亡殆尽。团城口之敌亦于午后四时被我高军奋勇击退[2]〔番号为引用者注〕。
此文章中,由于编者在史料编辑中的解读,拼接错误,出现以下问题。
1.高军五百零二团迎激战至寅时(午前4时)的战斗(即艾团长重伤,李营长阵亡的战斗),到底发生在何处不明。按文脉,可理解为到高师为解救独八旅,曾出关向蔡家峪方向迎击(①处)。此文意中地点不明的战斗,后被高建白等人描绘为平型关(口),演变为高师坚守平型关口,独八旅坚守1886.4高地的错误解释[3]。
2.“东跑池南高地”(先出史料表现),在此处被改写为“东西跑池南北高地之线”(②处)。此改写,解释导致了独八旅守1886.4高地的重大错误出现(高建白文章即取此说)。错误的连锁性发展,又造成将东跑池南高地的救援战斗,解释为1886.4高地的救援战斗。甚至出现了郎团(郎春生623R)两连,独守东西跑池南北两处高地的奇说(《平型关战役作战经过》曲宪治转呈)[4][9]。
经笔者比较调查,错误都发生在两年之后的(1939.8.21)的《平型关会战纪要》,和《平型关会战经过》等后出的总结报告中。若上溯调查1937年9月当时的各种原始电报,报告,可发现其中并未提及此内容。原始资料中,地理位置,战斗地点等都记录的十分明确。如阎锡山9月23日电报称悬赏救援的高地(郎团阵地)为“汽车路右侧最高山头”,高桂滋烟密(9月29日)电报,也称“东跑池以南,独八旅阵地(郎团)旋被占领。为维持全局,(我部)复经吕团选拔奋勇官兵再次夺回”。
按前述笔者对平型关战役前各部队的部署位置考证,可确定独八旅的阵地在东西跑池间的长城线,即孟旅郎团之两连出现危机的地点,在东跑池南高地。与东跑池北高桂滋师的据点1886.4高地无任何关联。东跑池村,在汽车路中,阎锡山前述电报指的右侧(背对关内)即南侧西跑池方面的山头。而高桂滋师也是从1886.4高地出击,向南越过公路,解救了“东跑池南高地”之危。为了佐证此事实,以下利用几个原始档案资料(1937年9月当时的电报类)再次还原这次救援战斗过程。
先看前述阎锡山9月24日致蒋中正电报,内容是报告23日午前东跑池南高地的救援战过程。
梗(23日)丑(2时),敌以坦克车等猛攻我平型关附近东西跑池阵地,致汽车路右侧最高山头陷于敌手。经职等悬赏,于梗午由第十七军,独立第八旅,第七十二〈三〉师各抽派劲旅猛烈攻击反攻…卒于梗午后一时完全克复。拟每部赏洋五千元,以励士气[5]。
可见84D,8Bs,73D三面救援出击,是阎锡山的命令。战斗(救援)地点标为“平型关附近东西跑池阵地”,位于“汽车路右侧最高山头”。“汽车路右侧”如前述是从守军立场(即背向关内)的表记。可认为是东跑池南方高地。此高地到底是那一座山,现在还不能判明。一个可能是平型关口东北方向,丰田军医所称的P高地。若是P高地,日军方面应是关口的平岩大队一部。另一个可能是西跑池以南(小西沟北)高地,若是小西沟北高地,日军作战部队是折田大队。
关于此次各队奉阎命出击东跑池南高地的方位,在复数史料中多见同一段描写云:
“即令高军以吕团(吕晓韬,501R)、任团(任子勋,499R)向南出击,七十三师以一部向北出击。孟旅以徐团向东出击。预备队悉数推进。各部队拼命争斗,血战至午时后一时许,当将敌击溃”[6]。
史料中的出击方向,对判断国军部署也很有益。由于救援高地的地理位置在东跑池南方无误,所以高桂滋第八十四师的救援队要从北(1886.4高地)向南,越过公路回援东跑池。而孟宪吉独八旅主力的救援队,要从西(大南山)向东,沿长城线来援。而关口的王思田(刘奉滨师长的代理)第七十三师,若来援会从南(东南)向北(西北)沿长城线移动。此三军的来援方向,和引用资料中三支部队,从三方向出击的方位符合。(参考上图)
另一份高桂滋23日16时发出的的原始电报(高桂滋電龐炳勳),也言及到23日午前“东跑池南高地”争夺战:
敞军马辰(21日晨)令由王成庄之线转移至东跑池,团城口,西河口,水各朵,讲堂村至一九八一零高地占领地,军部驻大营镇北上台庄。①…养夜(22日)十二时敌向我五零二团一八八六四高地进攻,甚为激烈。经饬艾团长率部增援与敌肉搏数次将敌击退。但我艾团长重伤,李营长阵亡。②漾(23日)晨二时敌知难逞,即改攻东跑池以南独八旅高地,旋被敌占领。为维持全局,经饬任吕两团长率部分路进击,激战至午后一时将该高地克复,并将敌击退数里。杨营长重伤,连排长伤亡二十余员,士兵伤亡六七百名。现敌已向北运动正与我团城口高旅激战中。(国史馆 数位典藏号116-010108-0385-026)(标点为引用者加注)
从日期分析,此电为最初电报,内容也非常明确。可成为高师部署及运动方向的决定证据。从内容可知高师防御阵地在1886.4高地(①处)李荣光营长阵亡,艾捷三团长负伤地点在1886.4高地的战斗中。奉命派任,吕两团长率部分路进击(向南方),救援独八旅所在的山头,是“东跑池南高地”(②处)。克复后由于敌又向北(高师防线)运动。所以23日晚其返回阵地处应还是1886.4高地(此文未触及)。由于此电为初出电报,内容不会有误,所以之后若出现记载方面矛盾时应以此电报为准裁定。
下一个高桂滋24日10时致七十三师王思田(代理师长)电报也是原始内容,汇报了救援东跑池南方高(郎团阵地)地战斗的结果:
东跑池以南高地经我任(子勋)〔四九九〕、吕(晓韬)〔五〇一〕两团长率部攻克后,敌复以步兵两联队、炮兵二十余门反攻。我官兵拼死肉搏,该高地失而复得者数次。午刻,独八旅徐团长常、元两营到达,及由我吕团长指挥各团之一部向敌进击激战,至四时许将敌击退。经跟进六里毙敌甚多,夺获枪械军用品亦多。六时仍还原阵地固守,至漾〔23日〕夜及敬日〔24日〕拂晓,敌又集中全力向我阵地猛攻三次,均被我官兵奋勇击退,刻仍在对峙中。谨闻。[7]
从指挥系统看,此电为对同僚的内部通电,向此地段的责任守备者(独八旅此时配属给七十三师王思田指挥),在平型关口的王心斎(思田),通报了奉阎命救援东泡池南独八旅郎团高地的战斗结果。其中触及到正午从大南山来援的独八旅“徐团常、元两营”的到达。但没触及到从南方来援的第七十三师部队,所以才用电报通知王思田救援结果。
和前出高桂滋对上级的报告对比,可看到高在对晋军同僚的电报中,与对上面蒋中正的报告不是一个语调,有故意炫弄己部救援之功一面。派出吕团奋勇队一部的救援战斗,在此处变为派出任,吕位两团长指挥的分路攻坚,并附带“追击六里”的大捷式表现。想必有对晋军的轻视,和阎锡山命令中曾许愿的5000赏洋的获得有关,发电时间为24日10时,此发电时看来高师还有余裕,因为1886.4高地守卫还未进入危机阶段。
另外,午后六时“仍还原阵地固守”的表现,到底指追击后回到东跑池南高地(孟宪吉旅郎团守备地),还是回到1886.4高地(救援队的出发地)文脉不清。笔者判断,此处返回,指的是回到了自己的1886.4高地。由于日军(尾家大队)加强攻势,24日以后,此高地也出现了守备危机。
再看一个战斗之后不久,9月29日高桂滋对蒋中正的报告,报告不仅提到了23日高师对东跑池南高地的救援战斗,而且概括了24日至25日的战斗全过程及部队损失,是高桂滋师长之后对蒋中正提出的八十四师平型关战斗的总结汇报。
京大元帅蒋烟密:职军已奉令向灵丘西南王成庄附近转进,养申接替1886.4高地,经团城口,霸河口,上寺,讲堂村至1881.4高地防务。养戌起敌…六七千人,〈因〉我晋军独一旅由蔡家川后撤,〈敌〉跟踪由路迫近〈我师〉1886.4防线,猛攻1886.4高地。另以一部〔由〕团城口猛扑。①我各部为巩固1886.4高地阵线,率队增援,因奋勇〈团长艾捷三〉受伤,营长李荣光阵亡。漾〔23〕日拂晓敌攻我阵线未逞,乃以全力攻东跑池以南独八旅阵地,旋被占领。②为维持全局,复经吕团选拔奋勇官兵再次夺回。毙敌甚多,我亦伤亡甚众。伤亡排长20余员,士兵百余名。③敬〔24〕日敌仍陆续增援激战竟日,官兵虽无预〔筑〕工事以资掩护仍奋不顾身拼死肉搏。职一面严令与阵地共存亡,不得稍退一步,勘连电阎司令长官并孙副司令,陈明伤亡过重不能维持本日战局,请增援固防。虽电准派遣,迄未加入。同时弹药消耗已尽,待弹不至,士兵赤手肉搏悲惨万分。⑤直至有巳及午〔25日10-12时〕,该师全线被敌攻破,各守据点。斯时下级干部伤亡十之六七,无人指挥。代理艾团长之杜团附亦受重伤。职催送弹药将到,已被敌遮断。此时仍盼援军加入,或可挽回,力竭声嘶,终未到达。致各据点均被包围,大部官兵壮烈殉国。各部尚奋勇冲出退回后防,逐渐收容。旋奉阎司令长官有戌(25日20时)行一电,我军大部已与今晨开始攻击,将当面之敌击溃④。计漾敬有三日伤团长一员,团附两员,营长两员,营附,连排长六员,士兵985名。阵亡营长一员,营附连排长卅员,士兵820名。…现集结上台荘茸家荘附近之战斗兵不过两千余…[8](文意有不通处,标点,括弧注释为笔者加注)
此电文主旨和以上几个电报相同,但内容更全面。从部署到战斗结果,每日都有叙述。要点如下:
一,触及到22日夜敌军猛攻该师1886.4高地和团城口两处的初战。高师集中兵力,全力防守,战斗中团长艾捷三负伤,营长李荣光阵亡(①处),结果稳固住阵地,使敌(尾家大队)放弃攻击企图,将攻击转向南方跑池口高地。二,23日拂晓,为解救东跑池以南独八旅阵地(即之后史料中出现的郎团战地,东泡池南高地)之危,派出吕团奋勇队前往救援,战斗结果将此地夺回。战斗中伤亡排长20余员,士兵百余名(之后返回1886.4高地坚守)(②处)。三,24日, 1886.4高地进入激战状态,并出现防守危机,高师长多次急电阎锡山,孙楚救援。虽得到应允,却无兵到来,弹药亦断绝,进入山穷水尽境地(③处)。四,至25日正午前,该师阵地全线被敌(尾家大队)攻破。弹尽后各部突围。此时仍未见有援兵到来。25日20时在上下台收容残兵时,才见阎锡山(迟到)一电,称,“我军已于今晨开始攻击。将当面之敌击溃”(④处)。五,三日战斗中第八十四师共负伤996名,阵亡851名。损失合计1847名(⑤处)。
在以上三种资料的交叉检证下,高桂滋第八十四师,9月22日夜-25日晨三日作战的内容基本被厘清。即高师的主要阵地在东跑池汽车路北侧的1886.4高地。东从辛庄附近起,经1886.4高地,老毛圪垯,至团城口一线。由于守备地北段,团城口至西河口1880.4高地间并没有日军进入,所以主要战斗都发生在1886.4高地和老毛圪垯高地之间地段。
1886.4高地守备,23日凌晨初战(团长艾捷三负伤,营长李荣光阵亡)后进入一时小康阶段,所以高桂滋有余裕于9月23日上午遵命派出一队援兵支援后方东泡池南高地战斗(独八旅郎团阵地),并建树战功(将敌击退)。24日以后,战局急转直下,负责坚守的1886.4高地在日军尾家大队猛攻之下出现危机。由于援兵不致,弹药不济,抵抗不支,25日晨高桂滋师防线失守。正午残兵败退到大营镇北上下台附近(司令部所在地)陆续被收容,之后退出平型关战场补充,整顿。
以上为用原始档案材料还原的高桂滋师在平型关附近战斗的经过。
一面,独立第八旅9月22日,在蔡家峪附近公路从事道路破坏活动。与日军先遣部队遭遇后退回平型关口,在跑池口一带长城线进入阵地守备。尾随到达的日军先遣平岩大队(歩21/Ⅲ)对平型关口两侧长城线开始攻击,后续到达的折田大队(42i/Ⅱ)沿公路到达东跑池,对跑池口长城线展开攻击。23日晨跑池口附近高地(东跑池南高地)失守,守军独八旅郎团两连全员牺牲。在阎锡山确保该地的严命下,独八旅主力从大南山沿长城线向东出击,高桂滋吕团一部从1886.4高地越过公路向南救援东跑池附近高地,午后将其阵地夺回,确保。此战斗时,由于平型关口方面战斗激烈,第七十三师未能派队支援。
关于东跑池附近(平型关口西方)P高地的战斗,平岩大队丰田军医日记中也有一个佐证。即9月22日夜,平岩大队士兵在平型关口西部战场(P高地附近)曾捕获一名俘虏(传令兵),携带信件内容为:“四连,五连连长已战死,六连长重伤,听说八十四师援军即将到达,求迅速来援”(《滨田联队史》107页)。可理解内容指的即东跑池南高地的激战。“四连,五连”长,既是独八旅郎(春生)团在战斗中牺牲的那两个连长,前述《平型关战役作战经过》中也记录高地守军为“郎团二营之五、六两连”。
以上,是笔者对高桂滋师的战斗过程,战斗地点的考证。要点是明确了平型关附近各部队的具体守备地段,按第一级史料还原了23日,东泡池南高地救援战斗的地点,实态,并纠正了独八旅郎团坚守1886.4高地说的错误。
以上虽搞清了高桂滋师的行动,但仍有疑问如下:
由于史料稀少,第七十三师的平型关,三角山附近的作战实态不甚明了。前各史料中仅可明确该师一九七旅奉命守平型关两侧,22日夜第一战也发生在关口两侧。如阎锡山战况报告称“养日(22日),…夜敌以大部猛袭平型关阵地,我军奋勇拒敌,肉搏多次,将敌击退”,国军的公式战史记录《抗日战史/太原会战》也称9月22日“薄暮,敌向我第七十三师平型关阵地攻击,经我第七十三师之第一九七旅击退”[9] 。
但之后在平型关附近(三角山)的战斗细节,国军的战斗详报(包括73D战详)中并无记录。现存的多数国军方面作战地图中也未有关口附近阵地,战斗标志(仅日军方面有)。23日,前述阎锡山急令各部救援东跑池南高地的战斗中,也没有见到第七十三师救援队从南方(关口)到达并参入战斗的记录。即该部未派出救援队的可能性为大。此时,关口的第七十三师,到底作战状态如何?由于该师的战斗详报记录质量低劣,一切战斗细节几乎都不可判明。所以,地点确定后须要参考日军平岩大队(21i/Ⅲ)的作战记录。另外从以下七十三师战斗详报的断片,和记录的战损数字看,也可判断平型关口的第七十三师,的确经历过激战。
“敌我每当争夺要点时均以白刃肉搏反复格斗”“二十四日拂晓东西跑池及辛庄之敌分三路向我章团猛扑,我军奋力迎击,恶战近日毙伤敌三百余名…敌昼间攻击顿挫乃以炮火于夜间向我轰击,于廿五日复大举增援,倾全力猛攻我章团阵地其右翼…”“半月毙伤敌三千余名我伤亡千五百余员名…”
从战斗详报的统计表看,第七十三师在平型附近的战斗中自报损失为亡503名,伤618名,约等于高桂滋师损失的6成。消耗各种枪弹12万1970发,手榴弹1326发,损失d各种枪弹近38000发[10]。此数字也是七十三师在关口附近经历过激战的证据。按《滨田联队史》中平岩大队记录,可知关口两侧之敌,至28日步42主力援军到达前,一直反复实施逆袭,多次占领三角山主阵地,将平岩大队逼到弹尽粮绝的危境。
关于另一支善战的部队独八旅的战斗也同样。以一旅之兵力,独挡跑池口日军一大队的攻击。正面之敌的压力,几乎与平型关口,1886.4高地相同。但有过激烈争夺的“东跑池南高地”具体位置到底在何处,至今仍不明。特别是25日日军开始总攻后,独八旅的阵地退至何处,经反复争夺的东跑池南高地是否还在坚守中也不明。对于此段战斗,由于日军方面也未留下战斗详报记录(只有29日救援到达后的记录,可确认折田大队被包围的最终位置在小西沟北高地),所以现在仍是一个迷。
最后,结合战局分析,谈一下笔者对高桂滋部下与郭宗汾第七十一师的之间的历史争执的见解。
笔者认为,解决此争执的最重要前提,是按照可信的史料,先澄清历史事实。不应被回忆录,文史资料一类带有主观成见的个人意见(回忆录)左右。关于此问题,首先必须承认,高桂滋师长24日晨报急后至25日晨该部全线溃退之前,阎锡山和孙楚并未能派出援兵增援(陈光斗旅到达迷回村的目的是为按集团军反击计划出击,并不是为了救援,所以也未积极行动[11])是一个事实。特别是郭宗汾第七十一师[12]24日晨已进入大营镇,阎锡山也有过增援许诺,若不派兵,也不解释理由的话,称其为背信也未尝不可。但从战略全局分析,并不能断言此行为是为了保存实力的见死不救。
从战略面分析,郭宗汾师24日到达大营镇时,前线总指挥傅作义正在部署25日,用兵16团的全面反击计划。此时主力各部队,还在陆续集结中(陈长捷第72师还在蔚代公路繁峙附近)并未到达战斗位置。由于各部队在反击战布局中均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在迷回村司令部,担任前线指挥的第七十一师陈光斗旅长,拒绝高建白(个人身份)的求援[13]之举,也并不难解。即陈光斗本人所称的那样“我们十六个团奉命出击是配合八路军的(配合八路军应是战后,高建白为讨好当局(共产党)肆意加入的表现,本应是“配合(国军)全军反击”),不能考虑你们的事,阎长官的命令没有这项任务”。没有军命,怎可能私自动兵?何况陈还是运筹反击计划的前线指挥。
可以说,问题出在阎锡山和傅作义的反击计划运筹指挥方面。高估了中央军高桂滋师的作战能力,最初在反攻计划中不但未将其看作救援对象,反而拟为反击参加部队之一。之后24日接到前线危机报告后,仍有一种只要能坚持到25日晨(反攻开始时间),危机可自然解决的侥幸心理,其结果造成了高师的过大损失。所以若有过失,责任出在阎锡山,傅作义身上,和下级部队(七十一师)的指挥官并无太大关系。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各部队间有一种各自为战,协调不周的要素存在。
至于9月25日(反攻开始后),郭宗汾师仍不迅速出击之件,也有一定背景。不能只指责一方。25日晨的特征,是国军大部队从后方反击开始时,正逢其前线防线各部(以84D为主)出现全面崩溃的实态。不仅高桂滋部,第七十三师,独八旅方面亦有同样现象。长城线在25日凌晨日军的猛攻下,一部(约三公里)被日军完全占领,三浦旅团长借此成功下令向大营镇进击。两个大队(折田,尾家)也开始了追击前进行动。此平型关前线国军部队的溃退,使整个反击计划被打乱。所以,郭宗汾师午前行动迟缓的理由不应是畏敌,或故意见死不救,而是不能按预定计划行动,不能迅速对应此局面的急变。从七十一师的前进方向看,北方团城口,东北方线洼梁隘口,1886.4高地已被敌占领,不但出现了长城线守备空白,且进军大营镇的尾家大队已进入团城口,鹞子涧及六郎城台地一带,阻挡了郭师的前进道路,此新事态使郭宗汾疲于应付,延迟了午前进军行动。第七集团军战斗详报记录:
郭师…各部正在准备攻击之时,八十四师团城口附近阵地,受敌猛攻不支,逐渐向后撤退。郭师之攻击逐渐困难。该师一面拒堵突入之敌,一面实施出击。迄正午二十时无大进展。[14]
郭师战斗详报亦称
本日(25日)上午二时许,我各部队正就攻击准备位置途中,因友军轻弃阵地自行撤退,致我第202旅404团遭遇意外之敌于鹞子涧谷地中。…我403团及428团已各向攻击目标前进。敌人陆续突入,…双方混战约三时。时敌我双方伤亡均甚奇重。我214旅之一部亦先后到达迷回村西北地区,渐居优势地位。敌遂据守团城口、鹞子涧及六郎城附近高地与我对峙。我新二师先头已进至红水村附近,第403团及428团亦进抵1850高地附近,以致首尾不能兼顾,力量难以集中,原出击计划整个打破。遂决心趁敌立足未坚,后续部队未到之前,总合力量统一攻击,求包围敌人于六郎城谷地而歼灭之。至下午一时续战开始,我202旅(欠403团)及214旅(欠428团)各向当面之敌在炮兵掩护之下,勇猛攻击前进,…激战约四小时,遂将汽车路以南及迷回村前方等附近各高地夺回。…敌仅死守汽车路之一出入口而已[15]。
一面是友军败退,一面是敌方进出,此形势急变,应是郭宗汾师不能按计划出击前进的原因之一。午后,由于郭宗汾师与新编第二师,第七十二师,林彪一一五师等,第七十三师各部队的攻击前进协调成功,团城口,1886.4高地,东跑池一带战场,和后方小寨村等地才顺次被反击部队控制,扭转了战局,并将日军主力的三个大队于平型关口,小西沟附近高地,鹞子涧村,六郎城台地等处分割包围。最终取得了25日反击战斗的胜利。
可以说,此日国军方面(包括八路军)取得了“将平型关通灵丘之汽路截断,…将平型关正面之敌千余人完全解决” [20]的战果,是反击战全局下,各部队(左翼71D,新2D,右翼73D一部,115D)协力作战的共同结果,并不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单独的功绩(八路军功绩大于其他部队是一个事实)。怎可能称八路军自己能单独歼灭四千余敌?当然,若高桂滋师能继续坚持一天,一起参加反击,此日战果会更大,并来到的更快。
总之,对此类个人间,部队间的葛藤,争执,不能利用文史资料,个人回忆录类等基本情报不确实的记忆,口述材料,或依照一方面的感情来议论,解释战局。可以说个人回忆录,文史资料类中最丰富的即是这种来自个人的一方面的观点,感情,认识,最贫瘠的是判断是非的基础材料。须用可靠资料,从战略全局面来冷静分析。否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个人间纠葛的政治利用,出现诸如以上所述的,高桂滋师一败涂地,郭宗汾师见死不救,仅八路军一一五师独挡大局,大获全胜的一类的历史曲解的发生。
傅作义第七集团军9月23日开始向平型关方面紧急运输兵员。为部署下一阶段作战,傅作义总司令24日到达第六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东山底,与各部联络代表一起部署了 9 25日的反击战。关于反击的战斗计划,《第七集团军战斗详报》中有如下记录
二十四日午前九时傅总司令杨爱源总司令孙楚副总司令及林彪师长之连络代表开会,当时傅总司令极端主张应乘敌增援未到之前,我将总预备队增加于团城口方面,连同平型关方面所有各部队全线出击,迅速分段击破敌人。结果决定于二十五日拂晓以郭宗汾配合林彪师攻击团城口正面之敌并策定作战指导要领如左一,正面攻击部队以第七十一郭宗汾师附新编第二金宪章师为主攻部队,高桂滋师仍在现地顽强抵抗敌之攻击。二,郭师四个步兵团…以一纵队(约一团)由团城口东(西)进二一四一.九六高地后,沿山麓向东攻击再向南(?)旋回,以蔡家峪小寨为攻击目标…。三,独立第八旅以一部协同郭师攻击,以辛庄为攻击目标。四,林彪师担任敌后方各地之攻击,应攻击之目标如左,蔡家峪,东河南。[16]。
由于高桂滋师从1886.4高地战场的败退,郭宗汾第七十一师的攻击比计划延迟两小时,进击中又与追击高师前来的日军尾家大队陷入混战,影响了总攻的部署。结果终日与尾家大队日军在鹞子涧,六郎城一带攻防。此时反击部署中首先告捷的是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小寨村伏击。不久第七十一师在稳定后方(将尾家大队包围于鹞子涧村)之后,与国军其他各部按计划配合展开反攻,清晨被日军控制的长城线一带,至晚间被夺回,将日军分割包围的作战目的也基本达成。有关反击战过程《第六集团军在晋北平型关会战战斗详报》称:
同日拂晓,我调集重兵分路出击,适敌亦向我团城口以北高军阵地猛攻,经我出击之郭师及孟旅一部迎头痛击,激战至午,将敌左翼击溃。郭师连夺山头数个,并占领鹞子涧南方高地,续行攻进。我十八集团军林师,分三路向蔡家峪、小寨,主力向老爷庙进攻。七十三师三百四十九团两营亦向敌右侧背挺进,九时林师占领老爷庙、蔡家峪及1886.4高地、小寨村。有敌兵站守队,约步兵一营,被我林师完全歼灭,并将平型关通灵丘之汽路截断,敌机械化部队已不能退走,并获敌汽车五十余辆焚毁,敌军用品甚多,现已将平型关正面之敌千余人完全解决。团城口之敌包围于一深沟内,正解决中。惟高军出击不利,仍退回原阵地以西固守…。[17]
可见9月25日,国军总攻战果主要有三,一,北线,郭宗汾第七十一师,新二师控制了团城口,鹞子涧一带,将进军大营镇途中的尾家大队在鹞子涧附近高地包围孤立。二,南线独立第八旅和七十三师一部,将“平型关正面之敌”抑制,包围在三角山,东跑池南高地。三,后方,一一五师伏击战成功,切断了从灵丘至平型关的本道运输线。在友军(73D,8Bs)配合下,进入东跑池,1930高地一带,并将日军后方基地关沟村包围(关沟村危机)。
所以25日的国军的总攻(包括一一五师平型关小寨村大捷),从全局讲是成功的。高师(第八十四师)的溃败和郭宗汾师(第七十一师)的延迟虽属事实,但最终并没有影响战局。高桂滋师在第一线已消耗了三天,抵挡不住三浦部队的总攻,并不足责怪。若没有第一阶段国军的顽强抵抗,和日军在前线作战的损失(9.22-24),此时于关口附近待机进攻大营镇的自动车队,不会返回灵丘去接送援兵和补充弹药,也不会出现八路军在老爷庙战场伏击敌自动车部队的战斗。即24日前两整日的前线激战,使三浦旅团出现严重消耗,25日,在国军全面的反击攻势之下,平型关战场的前线,后方,三浦部队下属各部阵地都同时出现了危机。从此意义讲,平型关大捷,是整个平型关战役战略反攻的一个结果。绝不能抹黑国军,断章取义地解释为八路军的单独大捷。
[1] 政协陕西省委员会等编《陕西文史资料第十八辑》1985年,三秦出版社,第128-140页。 [2] 《第六集团军在晋北平型关会战战斗详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案卷号:7277 .补呈时间:民国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3] 参考高建白《由南口战役到平型关大战》(1964年作文)《山西文史资料》第十八辑,三秦出版社,1985年,134页。曲宪治转呈的《平型关战役作战经过》内容同断。 [4] 《平型关战役作战经过》1938年8月21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五辑第二编军事2》凤凰出版社,1998年,426页。 [5]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凤凰出版社,2005年,530页。 [6] 此段在几个后出战史资料都有记述。如1939年8月的《平型关战役作战经过》,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编平型关会战纪要》,《抗日战史/太原会战1》,但笔者调查,当初的电报中并没有此叙述。何时开始,证据来源于何处不明。 [7] 高桂滋敬巳致王心斎电 国史馆 典藏號:116-010108-1055-020 [8] 1937年9月29日《高桂滋致蒋介石电报》,台湾:国史馆,数位典藏号:002-090200-00032-217 [9]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太原会战1》,1963年,26页。 [10] 《陆军第七十三师广灵灵丘平型关战役战斗详报》附表第一,第二。此数字包括广灵和灵丘两次战斗的数字。 [11] 秋江《大战平型关》《大公报》汉口版,1937年10月14日。 [12] 第七十一(郭宗汾),七十二(陈长捷)在部署中,都属于右翼总预备队。24-25日由代县,繁峙方向被投入大营镇增援。(参考9月20日《黄绍竑报告第二战区兵力部署密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五辑第二编军事2》凤凰出版社,1998年, 407页) [13] 政协陕西省委员会等编《陕西文史资料第十八辑》1985年,三秦出版社,第135页。 [14] 《集团军傅作义部南口会战至太原守城战斗详报》(高凤山主编《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334页)。 [15] 《陆军第七十一师平型关会战团城口方面战斗详报 第一号》1938.2,9月25日条。 [16] 《第七集团军战斗详报》,中国文化服务社陕西分社,一九四二年六月,64页。此为战斗详报的部署“作战指挥要领”。应是做战斗详报时(1942年?)根据档案资料补做内容。地理概念(团城口与2141高地的关系)混乱。守备部署位置记录(高桂滋师守平型关)也不正确,仅可参考。 [17] 《第六集团军在晋北平型关会战战斗详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案卷号:7277。 补呈时间:民国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1、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2、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曲目:《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首流行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歌曲,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描述。“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昨日决赛时,合唱团的成员们,就用轻盈、安静的歌声将观众们带进了大草原的美好时光
你好,卢沟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名,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一带向中国驻军发动了进攻,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抗日战争的开始。
2. 民族团结的象征:卢沟桥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民族和谐共处的地方,曾经有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在此居住和交流,卢沟桥也因此成为了民族团结的象征。
3. 历史文化遗产:卢沟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战争文化的体现:卢沟桥战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相关历史文献、电影、小说等作品让人们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战争文化和历史背景。
总之,卢沟桥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战争文化的体现。
有历史意义的景点。因为邯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就是邯郸古城遗址,它是中国已知的文化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史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此外,邯郸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大河文化遗址,以及王莽之乱的发生地——独乐寺等历史文化景点。邯郸的历史文化景点丰富多样,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古代历史和文化,并且还可以欣赏到优美自然风光和美食。
是的,天津有历史意义的景点。1. 天津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城市,曾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天津的许多景点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意义,比如天津古文化街、五大道、意租界博物馆等等。2. 天津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有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历史遗迹和地标建筑,比如民国总统府、津门派出所旧址、天津铁道桥等等。综上所述,天津具有许多历史意义的景点,这些景点都值得一游。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