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平台预约
一、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1:00,13:00-16:30 (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二、 开放范围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陈化成纪念馆
三、 入馆及参观方式
开放期间实行“错峰、预约、限流”参观措施,观众须提前通过“淞沪馆”微信公众号、“红途”平台进行网上预约。
作为中国人,我们时刻铭记着历史上那段沉痛而艰苦的岁月,淞沪抗战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重要篇章。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淞沪抗战纪念馆,深深感受到了那段英勇抗战的气息以及历史的厚重。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一进入淞沪抗战纪念馆,就被展览的气势所震撼。大厅中央陈列着一尊高大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淞沪抗战的简介。展厅内,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当年战火纷飞的沪上景象,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悲壮时刻。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淞沪抗战的历史,纪念馆根据历史资料还原了一些重要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斗现场。我亲眼目睹了抗日英雄杨根思在战斗中的壮举,感受到了他们无畏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淞沪抗战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那个英勇抗战的岁月。我看到了各种抗战时期的武器、服装、日记等,它们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那段艰难岁月中人们的顽强和坚持。
通过观看展览和了解历史,我深刻地反思了淞沪抗战给中国带来的巨大伤痛,也思考着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抗战时期的英雄们用生命书写了血与火的荣光,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贡献,并且更加努力地为国家的繁荣与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淞沪抗战纪念馆是一座让人动容的地方,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感谢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他们用心策划和管理着这个重要的历史场所。通过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我重新认识了淞沪抗战的历史,对国家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我相信,通过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我们将能更好地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感谢您耐心阅读我的观后感,我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对淞沪抗战纪念馆的了解,并激发您对历史的思考。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的教训,传承英勇抗战的精神。
地铁3号线友谊路站下,1号口出,沿着同济路往南走到友谊路口过马路左转,沿着友谊路往东走一点点路,在友谊路同济路站乘坐公交160路(宝杨路汽车站方向)3站到东林路友谊路站下,往回走到友谊路口右转临江公园进去,淞沪抗战纪念馆就在临江公园里。
是免费参观,坐落于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昔日上海军民浴血抗战的主战场—宝山境内)这里是淞沪抗战的主战场遗址,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两次淞沪抗战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上海抗战历史主要纪念基地。
纪念馆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90平方米,它的最大特色是塔馆合一。纪念塔高53.6米,共12层。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是红色基地。抗战纪念馆位于宝山靠海的地方。1937年日本军队登陆宝山,企图战领上海,在宝山发生了激烈战斗,当时是国民党军队在宝山月村附近展开阻击,由于日本军队武器装备精良,给国民党军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为了不忘记过去的历史,上海市人民政府特地建造了抗战纪念馆。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坐落于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昔日上海军民浴血抗战的主战场—宝山境内)。1999年3月,为了铭记两次淞沪战役(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和上海人民14年的抗日斗争历史,动工兴建纪念馆,2000年1月28日竣工并对外开放。
免费开放;散客参观一人限领一票入场。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免费开放,实行“免费不免票”。散客参观一人限领一票,当日有效,过期作废。
团体参观须提前24小时预约。
纪念馆内专题陈列《血沃淞沪——淞沪会战主题展》,由“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八一三淞沪会战”、“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等七个部分组成。
116路,952B路,728路,711路,轻轨3号线都可以到。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免费开放,实行“免费不免票”。散客参观一人限领一票,当日有效,过期作废。
团体参观须提前24小时预约。
纪念馆内专题陈列《血沃淞沪——淞沪会战主题展》,由“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八一三淞沪会战”、“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等七个部分组成。
第一,两次战事的性质和历史背景大不相同。
淞沪抗战:
“淞沪抗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人则把这场战事称为“上海事变”、“第一次淞沪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同时侵占了我东北地区的大量土地。
在此之后,日本人试图扶持“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所谓的“满洲国”。
不过,日本人的做法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在“国际联盟”的干预下,贼心不死的日本人换了一个“套路”。
日本人决定在上海“搞事”,一来为了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二来侵占上海这个中国最繁华、最富裕的城市。
以上就是日本人发动“第一次淞沪战争”的性质和历史背景。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人称之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第二次淞沪战争”。
在抗日战争期间,“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进行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危机在全球爆发,日本的经济也遭到沉重打击,经济上的极端困境导致了政治危机。
在中国,日本的扩张势头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也削弱了日本的在华利益。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决定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日本人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动手”?这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发动侵华战争的最佳时机:
当时,英、美等西方列强正忙于应付国内的危机,自身焦头烂额,因而无暇他顾;
在中国,蒋介石正在倾尽全力围堵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日本人同时摸清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所谓“国策”,因而放心大胆、趁虚而入。
这就是日本人发动“第二次淞沪战争”的性质和历史背景。
第二,两次挑事,自作聪明的日本人玩了两次不同的“小把戏”。
淞沪抗战:
因为“满洲国”的事情,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之一板垣征四郎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于是,板垣征四郎给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发去指令,让田中隆吉在上海搞出点动静来,以减轻他在东三省的压力。
田中隆吉又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川岛芳子,很快,川岛芳子就在上海频频使坏,接连搞出了几件“日本人被中国人欺负”的事情。
其中,川岛芳子精心谋划了“日本僧人遭中国人殴打事件”,她让几个日本浪人换上中国人的衣服,殴打了正在街头闲逛的日本僧人。
川岛芳子还让日本浪人伪装成中国工人,一把火焚烧了上海的几家日资工厂。
接下来,以此为借口,日本人鼓动在上海的日本侨民上街游行、抗议,同时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当时,日本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四个无理的要求:上海市长公开向日本道歉,严惩殴打日本僧人的作案者,给予被害者经济赔偿,取缔和解散上海所有的反日团体。
蒋介石并不傻,他明明知道这是日本人“无事生非、借机挑事”,却不愿意事态扩大,因而选择“息事宁人”,答应了日本人的要求。
蒋介石原本以为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却不料日本海军又跳了出来。
日本海军认为,这件事情让日本陆军得了好处,而日本海军却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另外,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陆军在“天皇”面前出尽了风头,日本海军心有不甘,因此“羡慕、嫉妒、恨”。
所以,日本海军向“国民政府”提出要求,要求中国军队全部撤出上海,如若不然,日本海军将以武力解决问题。
日本人“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而蒋介石此时正在一心“安内”,根本无心“攘外”。
就在蒋介石左右为难之际,日本人等不及了,1月28日深夜,日军海军陆战队兵分五路,突然向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阵地发起了进攻。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