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古木参天,浓荫匝地,鸣鸟成群;湘江水滔滔北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舸争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相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万里长城主要景观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
1、八达岭位于北京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这里的长城,可以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
2、慕田峪位于北京怀柔区内,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总共有敌台22座。这里自然风景优美,绿树成荫,四季景色怡人。
3、司马台位于北京密云县内,由戚继光督建,是我国唯一一处保留明代原貌的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共有敌台20座,至今保存完好。山海关:位于秦皇岛的山海关是长城东端起点,建于公元1381年(明洪武年间),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城高14米,厚7米,防御体系相当完整。登上城楼,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大海和蜿蜒的长城,景色雄伟。
4、嘉峪关明代长城最西端的起点,建于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名,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则是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军事防御体系。城关以内城为主,由黄土夯筑而成,外面包以城砖,坚固雄伟。城关两端的城墙横穿戈壁,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大漠孤城的苍凉。
5、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关山曲二首 马戴
金甲耀兜鍪,黄金拂紫骝。叛羌旗下戮,陷壁夜中收。
霜霰戎衣月,关河碛气秋。箭疮殊未合,更遣击兰州。
火发龙山北,中宵易左贤。勒兵临汉水,惊雁散胡天。
木落防河急,军孤受敌偏。犹闻汉皇怒,按剑待开边。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近些年郑州的快速发展,从一个小县城变成现在的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城市的拓展,而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也在不停的更换!
1、郑州火车站。
2、河南博物院。
3、黄河游览区。
4、二七纪念塔。
5、裕达国贸。
6、中原福塔。
7、大玉米-千禧大厦。
8、绿地双子塔。
9、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10、郑州东站。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位于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南侧,是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旅游景区。纪念塔高38.15米,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
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当年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镏金大字,塔座正面镌刻着镏金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是徐州市的标志建筑。
刚果共和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莫属于是“圣安娜大教堂”。它不但是刚果最大和最著名的教堂,也是刚果标志性建筑。原来的圣安娜教堂最初是木质结构,是立陶宛大公爵为其公爵夫人——Anna而建的,于1419年由于一场大火而被摧毁。现在的圣安娜教堂是1582重建。
龙凤双塔,即龙虎塔和凤凰塔,位于永康江南北两岸。原塔已毁,现塔为1999年重建,至今也有二十几年了。
龙虎塔和凤凰塔对峙永康江两岸,它们矗立在永康江出水口南北两侧的龙虎山与凤凰山上,如锁江之钥,遥相呼应,气势雄伟,形态很美。
深圳代表性的建筑有深圳市罗湖区的地标地王大厦,还有福田中心区的平安集团总部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更有南山区前海湾的春笋大楼华润大厦
凯里吊脚楼、布依族石头屋、侗族的鼓楼。
1,凯里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是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苗族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
2,布依族石头屋,布依族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看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方)式的石头屋。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
3,侗族的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形细腰的牛皮大鼓,鼓楼因此而得名。如遇兵匪骚乱劫掠,或发生寨火,族首便派人上楼击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上海金茂大厦等。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塔高约468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为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一栋摩天大楼,东临浦东新区腹地,西眺浦西及黄浦江,南向张杨路商业贸易区,北临陆家嘴中心绿地。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