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景点票价

雷峰夕照的特点?

时间:2025-03-31 02:19|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一、雷峰夕照的特点?

雷峰夕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湖南、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西湖十景之七,因晚霞镀塔,其形状若佛光普照而闻名。雷峰塔建于五代(975),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初名黄妃塔。

二、《雷峰夕照》的意思?

雷峰夕照---雷峰塔坐落于净慈寺北,南屏支脉夕照峰(亦称雷峰)上。系吴越国王钱弘?为庆黄妃得子而建,亦称“黄妃塔”。八面五层楼阁式。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冠入侵,焚毁该塔,仅剩赭砖塔身。看上去犹如老衲一般暮气沉沉,故有“雷峰如老衲”之说。

清时重建,因夕阳西照,塔影横空,彩霞披照,景象十分瑰丽,康熙御题之为“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与保?塔“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后误传塔砖可驱邪,时人多取,致使该塔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2时倒塌。为“西湖十景”之一。近来,有关部门将雷峰塔地宫进行了开启挖掘工作,60多件千年宝物重见天日,其中有精美典雅的漆器、青铜佛像、玉器、丝绸、皮革等实物,反映了当时文化和工艺发达的程度。现正似重建雷峰塔。

三、雷峰夕照的介绍?

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七,雷峰夕照,位于西湖湖南、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因晚霞镀塔,佛光普照而闻名。

雷峰夕照---雷峰塔坐落于净慈寺北,南屏支脉夕照峰(亦称雷峰)上。系吴越国王钱弘?为庆黄妃得子而建,亦称“黄妃塔”。八面五层楼阁式。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冠入侵,焚毁该塔,仅剩赭砖塔身。看上去犹如老衲一般暮气沉沉,故有“雷峰如老衲”之说。清时重建,因夕阳西照,塔影横空,彩霞披照,景象十分瑰丽,康熙御题之为“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与保?塔“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后误传塔砖可驱邪,时人多取,致使该塔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2时倒塌。为“西湖十景”之一。近来,有关部门将雷峰塔地宫进行了开启挖掘工作,60多件千年宝物重见天日,其中有精美典雅的漆器、青铜佛像、玉器、丝绸、皮革等实物,反映了当时文化和工艺发达的程度。现正似重建雷峰塔

四、雷峰夕照的资料?

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面、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后来塔倒山虚(今雷峰塔为2000年重建)。夕照山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

五、雷峰夕照的形状?

雷峰夕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湖南、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西湖十景之七,因晚霞镀塔,其形状若佛光普照而闻名。雷峰塔建于五代(975),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初名黄妃塔。

六、雷峰夕照的意思,诗情画意的意思?

雷峰夕照:亦作“雷峯夕照”。西湖十景之一,每当夕阳夕下时峰影波光,互相辉映。旧时复有雷锋塔点缀其中,景色至为美胜。

七、雷峰塔前的夕照毓秀为何意?

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

夕照毓秀:夕阳照射下的雷峰塔孕育出了杭州西湖的另一番秀美景色。

八、洞庭浩邈雷峰夕照出自哪篇文章?

洞庭浩邈:无出处。

雷锋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

所以这两个词没有出自那篇文章

九、雷峰塔特点?

雷峰塔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外形方面:塔台基以下两层,平面呈八角形。台基周边,装饰有汉白玉雕制的石栏杆,台基以上,塔身耸立。  2、材料方面:雷峰塔各层屋面都覆盖铜瓦,每个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翼有下悬挂铜制的风铎。  3、设计风格方面:塔身的设计沿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

十、雷峰塔的内部景点介绍?

  雷峰新塔建在遗址之上,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建造。这座塔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新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9.17米,塔刹高18.25米[1],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

  塔身的设计沿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塔,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同时二至五层还有外挑平座可供观景。用于装饰的塔刹高16.1米,塔顶采用贴金工艺。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时期江南古建筑的典型风格,远处望去,金碧辉煌。专门为保护遗址而建的保护罩呈八角形,建筑面积3133平方米,外饰汉白玉栏杆。保护罩分上下两层,将雷峰塔遗址完整地保护起来。

  雷峰新塔建成后,已经消失了七十余年的雷峰夕照又将重现。全塔上、下、内、外装饰富丽典雅,陈设精美独到,功能完善齐备,以崭新的风貌和丰厚的内涵在西湖名胜古迹中大放异彩。游人登上雷峰新塔,站在五层的外观平座上,西湖山水美景和杭州城市繁华尽在游人的远望近看之中。作为西湖南线的制高点,极目四眺,碧波荡漾的西湖、秀美端庄的汪庄、初见轮廓的南线新景点、绿意葱笼的湖心三岛一览无余。而站在西湖东岸的湖滨路远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纤细俊俏,两座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回到了往日的和谐与美丽。

  打开一道沉沉的古式门,可以走进新塔底层,这里,就是古塔遗址。而在台基二层,可以看到遗址的模样。整个遗址区被玻璃包围着,游人可以在外观看,以防氧化和人为破坏。而今天,遗址那一块块的塔砖,还被仔细地包裹着。

  新塔暗层全无门窗,神话传说《白蛇传》将被分成六大块立体场景展陈其中,此外还设有“捐赠建塔纪念墙”。新塔二、三、四层将分别展示铜版线刻壁画“吴越造塔图”、雷峰塔历代诗文佳作、彩绘壁画当今“西湖十景”。新塔穹顶内壁辟有2002个塔龛,每个龛内安放着一个小金涂塔,穹顶和梁上均为铜质金或贴金。穹顶设有天宫,藏雷峰塔重修记、新塔模型等,以求传诸后世。

  雷峰新塔是一座体现很强现代工艺的塔。塔中心的部位,是两座透明的电梯,周围是不锈钢扶梯。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仅这一项花费就需2000万元,栏杆、装饰瓦、脊、柱等都采用铜制。值得一提是铜瓦,虽为铜制,却呈青铜色,与陶瓦非常相像。而且,这些铜瓦,还通过螺丝相互吃紧,不会像陶瓦或琉璃瓦那样易脱落。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