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国家5A级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洞在历史上曾发过一次跨越半个世纪的人口大迁移。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嘉庆年间,由于战争,灾荒等原因,导致了人口锐减,当时的政府只能将未受战乱影响太大的山西人集中在洪洞大槐树下,然后迁移到其他省份。这些省份有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在内的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几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根雕大门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的正门,为槐根造型,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
祭祖堂位于整个景区中心,为仿明代建筑。祭祖堂坐北朝南,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献殿位于根字影壁后方,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
二、三代大槐树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百姓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
景区中文化景点比比皆是,北解手广场,据说解手一词就是在迁移途中为防止移民逃跑,用长绳连接,需要上厕所时就把手解开,后来“解手”就成了上厕所的意思。苏三卸枷处雕塑,京剧《玉堂春》中《苏三起解》片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中的洪洞县就是此处。祭祖堂西边民俗村可以感受轰动风情,品尝洪洞特色小吃。景区特定时间点还有实景表演和互动演出,每年4月1日至4月10日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可欣赏非遗表演《寻根祭祖大典》。
票价信息:
旺季 成人票:80元/人
淡季 成人票:60元/人
免票:身高小于1.2米、年龄小于6周岁以下儿童、65周岁以上老人、新闻总署颁发记者证、军官证、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园。
半价票:年龄6周岁—18周岁未成年人、学生、60~64周岁之间老年人凭相关有效证件可享门票挂牌价五折。
开放时间:
04/26-10/31;周一至周日;07:00-18:30开园11/01-03/31;周一至周日;07:30-17:30开园
停车住宿:
景区南门(正门)10元/车/次
南门有洪洞大槐树民宿饭店,可餐饮住宿
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市区可乘坐洪洞3路/洪洞22路公交车到达
自驾: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公园街2号(南门)
更多旅游攻略:微信搜索公众号小象出游
门票信息:80元/人
2.
门票优惠政策有:
免费政策:身高<1.3米儿童、70周岁以上老人、现役军官、革命伤残军人、记者(凭有效身份证件)免票
(第一首)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
(第二首)
大槐树下祖寻根,同是老鸹穴后人。
解手诉说强逐苦,背乡离井迫移民。
洪洞疏散万千户,繁衍炎黄亿种群。
祭祖寻踪奔树下,相拥识问血同君。
------
(第三首)
厚土无言大树根,联根一脉系千门。
东风挽袖兄牵弟,秋月摇床奶哄孙。
老鹳梦回催老泪,新家业乐拓新村。
流云纵落澎湖外,香篆高山拜祖魂。
------
(第四首)
老槐根错欲盘龙,万里乡心一寸封。
只恐云归难认路,年年招手唤游踪。
------
(第五首)
老树龙根血染身,无端落叶吻飞尘。
爹挑命运娘牵月,子撒童谣女问神。
敬畏山高寻绿水,伤思路远数白云。
千年梦断情难断,怎不归来认祖门?
------
(第六首)
莲城槐树历秋冬,华夏儿孙万载雄。
楚叶离骚思故土,兰根抱朴祭春翁。
灵神亘古寻方客,凤子来生是帝龙。
分散传家兴九鼎,归回沧海猎无穷。
祭祖是拜谒、祭奠祖先的意思。
寻根特指寻找祖籍宗族。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特别是清明节和春节。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普遍采用的仪式。
按照民间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在明朝洪武年间,苏州城内数十万百姓从阊门出发遣散至江淮地区,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移民的后代逐渐回到苏州,开始寻找自己的根脉。他们通过寻访老祖宗的墓地、祭拜祖先、了解家族历史等方式,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寻根祭祖的传统逐渐演变成为山塘街的一种文化现象,每年清明节期间,山塘街都会举行寻根祭祖的活动,吸引了许多苏州移民后裔前来寻根溯源。这种文化现象不仅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体现。
游玩洪洞大槐树需要大约半天到一天的时间。
因为洪洞大槐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棵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树,树高近25米,围栏周长达近45米,需要走上山,看古树,探史迹,体验原生态风貌,因此需要一定时间来欣赏、了解和体验这座历史文化名胜。
如果想更好地体验古树之美,建议配合导游的讲解,参观时间可延长到一天,并可以顺道游览周边景区,例如矮寨峡谷、王屋山和古方城等,以充分领略洪洞大槐树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穿越之寻亲之旅,是一次探寻祖辈足迹、寻根祭祖的情感纽带之旅。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人的家族亲情纽带渐渐被拉长,寻根之情愈发浓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踏上穿越之寻亲之旅,探寻自己的家族历史、寻找远方的亲人。
穿越之寻亲之旅不仅是一次家族情感的回归,更是一次文化交流与传承的过程。通过走访祖辈家乡、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寻找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印记,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家族的文化传统。
穿越之寻亲之旅对于个人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次对自己根脉的认知和回归,也是一次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关怀和尊重。这样的亲情纽带不仅可以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亲人,更能够让人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穿越之寻亲之旅,是一次情感丰富、意义深远的体验。在寻亲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收获家族亲情的温暖,也能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价值。期待更多的人能够踏上这样的旅程,感受寻亲之路的魅力。
感谢您的阅读!通过这篇文章,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穿越之寻亲之旅的情感意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黄氏姓氏宗亲网(www.huangfamily.com)是一个致力于连接黄氏宗亲、寻找远亲、寻根祭祖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个网站,来自五湖四海的黄氏宗亲可以实现跨越时空的联系和交流。
黄氏宗亲网提供了寻亲、族谱查询、祭祖文化交流等功能。在“寻亲”板块,用户可以发布寻亲启事,也可以浏览其他宗亲发布的信息,希望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在“族谱查询”板块,用户可以查询和编辑家谱,找到自己的家族来源。在“祭祖文化交流”板块,用户可以分享祭祖活动的经验,交流祭祖的意义和方式。
黄氏宗亲网为广大黄氏宗亲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让远隔天边的宗亲能够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增进感情,传承家族文化,共同探寻家族历史渊源。同时,黄氏宗亲网也促进了黄氏宗族的团结和发展,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黄氏宗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在未来,黄氏宗亲网将继续致力于为广大黄氏宗亲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平台,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搭建更多元化的交流渠道,让黄氏宗亲能够更方便地找到远亲、寻根祭祖。同时也将加强与其他姓氏宗亲网站的合作,促进不同宗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共同推动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感谢您阅读本文,通过黄氏宗亲网,我们有信心能帮助更多失散多年的亲人重新相聚,让更多的黄氏宗亲找到自己的家族渊源,感受家族间浓浓的亲情,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刘姓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二是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三是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氏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寻根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从安徽合肥前来寻根的李树平老先生,沿着坑坑洼洼的水泥路面,穿过早市的西贾村,两边卖菜的、卖肉的,来来往往的村民络绎不绝,对于外乡人前来寻根问祖,这里人早习以为常。七八个10岁左右的孩子在遗址前的广场上疯狂地抢着追逐足球。虽然是玩耍,但胜利者模仿着电视里球星式的欢呼———挥臂狂奔,颇有几分专业味道!他们的身后是具有600年历史的古大槐树迁民遗址,这个中国古代距今规模最大的移民地让无数的炎黄子孙为之牵魂。 “几百年转来转去,广济寺和大槐树早已被汾水冲毁,一代古槐(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只余遗址,幸而在一代大槐树遗址以东约5米的地方同根滋生出第二代槐树,这就是现在干枯了的那棵大树,它也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二代槐树干枯后,1974年被飓风吹倒,县上拨了专款整修,1999年起先后数次进行了防腐处理。”导游小姐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段话给每一个寻祖的人听。 祭祖堂里右首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表上共有八百多姓,正面供奉着它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它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后经搜集整理,公诸于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不管是大陆民众还是海外同胞都竞相来此寻根祭祖,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据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管理所的所长范忠义介绍:自1991年4月1日起至10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期间)举办了首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以来,到现在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4届,每年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数万游子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