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古镇旅游

临海 这个地方怎么样!

时间:2024-12-18 06:48|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一、临海 这个地方怎么样!

临海

临海市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濒临东海。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临海古为章安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自唐以后,历代均为台州府治。古城墙、古街区、古庙宇、古塔群,古风蔚然。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深远,文脉犹存。临海古迹,首推两座古城,一是临海古城,一是桃渚抗倭城。临海古城墙始建于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山水城相依相绕,雄伟壮观,人称江南长城。古城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巾山塔影,东湖毓秀,唐代古刹,明清街衢,无不令人神往。另一座古城桃渚抗倭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是一座英雄城,也是东南沿海保存最完好的抗倭所城。桃渚千峰竞秀、怪石雄奇,桃渚珊瑚岩群占地5平方公里,已由国家地矿部列入“浙东雁荡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自然保护区”,将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

临海文教,始于汉晋,兴于唐,而盛于宋明,源远流长。自唐以降,临海即为台州文化中心,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千年文脉,至今犹存。屈晃、谢灵运、顾况、骆宾王、郑虔、朱熹、尤袤、王士性,都为一代文宗。唐郑虔为广文馆博士,诗、书、画被唐玄宗誉为“郑虔三绝”,在临海设馆广授门徒,遂成台州文教始祖。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有骆临海之称,他的诗集称为《骆临海集》。朱熹在临海办学讲学,在东湖小瀛洲建上蔡书院,并手书书院匾额。明代杰出地理学家王士性,著述颇丰,在人文地理方面成就高于徐霞客。史载,仅宋一代临海中进士者二百十七人,在全国各县中居第五。

台州学院位于临海市,是台州唯一的本科院校,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经济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大学办学基本格局。学校办学基础扎实,成果显著,以2005届毕业的01历史本科班为例,学士学位授予率达百分之百。

临海三百里奇山秀水,风景绝佳。宋代文天祥过临海,赋诗赞曰:海上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清代冯赓雪赞之为风景直冠东南。武坑峰林、石柱桃江、龙湾海滨、牛头山湖、珊瑚岩奇观、永安溪漂流,以及浙东南第一高峰的括苍山,主客之景皆佳,四时之赏不绝,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临海盛产柑橘、茶叶,柑橘历史悠久,主要品种为无核橘,产量居全国首位;“临海蟠毫”为全国名茶之一。真丝绸衣、漆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品,闻名全国。

临海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濒临东海。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盛产柑橘、茶叶,柑橘历史悠久,主要品种为无核橘,产量居全国首位;“临海蟠毫”为全国名茶之一。真丝绸衣、漆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品,闻名全国。境内风光秀丽,主要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东湖、中山、古城桃渚等。桃渚千峰竞秀、怪石雄奇,桃渚珊瑚岩群占地5平方公里,已由国家地矿部列入“浙东雁荡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自然保护区”,将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

2006年9月,临海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二、嵊州~桃渚古镇自驾线路

2小时16分钟

150.5公里8个红绿灯

打车约402元 

途经:常台高速、七五省道

嵊州市

进入北直街,行驶90米

右转,进入鹿山路,行驶330米

右转,进入官河路,行驶380米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官河南路,行驶3.0公里

右转,从官河南路到甬金高速,行驶2.4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甬金高速,行驶2.9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嵊州枢纽,行驶350米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常台高速,行驶81.2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沈海高速,行驶13.8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临海北互通,行驶1.1公里

左后方转弯,进入七五省道,行驶1.6公里

请直行,进入S225,行驶17.3公里

请直行,进入七五省道,行驶16.0公里

左转,进入小杜线,行驶9.9公里

左转,从小杜线到桃渚古城,行驶110米

桃渚古城

三、桃渚的古城 谁建的啊、?? 真的是好漂亮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眺啊!~~~`

省级风景名胜区。由抗倭,天下奇观珊瑚岩,小雁荡武坑,海滨浴场等众多景观组成,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有200多个景点。宋代文天祥称为“海上仙子国”,清代冯庚雪赞为“风景直冠东南”。景区集峰、洞、石、瀑、滩为一体,誉为“五绝” 风光。抗倭古城位于桃渚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城高二丈一尺(平均古城风光(19张)

高度4.5米),周围二里七十步

桃渚古城

,是明代浙江东南沿海用于抗倭的四十一个卫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个,省级文保单位。

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战绩辉煌。古城内外,古迹众多,风景优美。

后所山上有“眺远”、“镇海”题刻,有抗倭亭,最高处有敌台,烽火台。城内有抗倭陈列馆,古城一条街等。

城南二里许为石柱峰,桃江十三渚,再南是武坑风景区,连接着芙蓉、白岩山。集明代古城、亿年火山和田园风光为一体。

抗倭古城地理位置

1、位于桃渚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城高二丈一尺(平均高度4.5米),周围二里七十步,是明代浙江东南沿海用于抗倭的四十一个卫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个,省级文保单位。

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战绩辉煌。古城内外,古迹众多,风景优美。

后所山上有“眺远”、“镇海”题刻,有抗倭亭,最高处有敌台,烽火台。城内有抗倭陈列馆,古城一条街等。

城南二里许为石柱峰,桃江十三渚,再南是武坑风景区,连接着芙蓉、白岩山。集明代古城、亿年火山和田园风光为一体。

详细介绍

2、桃渚古城,桃渚军事古城是明代抗倭遗址,是当时浙东南沿海抗倭而设的41座卫所城之一,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抗倭古城。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据《明实录》记载,由开国名将汤和、方明谦在桃渚港建筑军事城池抗击倭寇,选择桃渚港口岸下局山海崖之巅作为建城地址,属海门卫管辖的千户所,拥有1120名丁兵。后因其地“洋宽无依、潮汐冲击、势其孤危”,后勤保障跟不上,多次失守。于永乐十五年将所城迁入桃渚港中部的城煌山,明正统四年(1439年),大批倭寇侵入桃渚,烧杀掠夺,积骸如陵,流血成川,城野萧条,过者陨涕,后又失守。明正统七年(1442年),户部侍郎焦宏亲临前线,将所城迁入桃渚港的上游桃花渚亲自督造,改土城为中夯土外石基城,城基宽10米,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城上设置12敌台,亦称烽燧,台上有楼,极其坚固。

古城的东、南、西建有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利用防守,便于杀敌。城内保存完整的古军事街巷格局,东门至西门的主街有5米宽、400米长似游龙形,互不望底。南门至衙门是官道,笔直通往,衙门的右侧是练兵的校场;左侧是休憩的花园;前面是穿城而过的化龙渠;后面是山脚通向东敌台的通信道。南北小巷各有五条,错齿交叉,互不直通。环内线一周是跑马道,有4米宽,用于运兵防御。城内有粮仓、校场、军火库、大水池、40口古井;东门有关帝庙、西门有赵公殿、南门有文昌阁、后所山上有观音堂和妈祖庙、古街十字路口还有三圣殿,算得上是道教、佛教、儒教“三教”齐全了。

教育基地

古城发展到清代,非常繁华,有钱人家都居住到城内,也建了很多清代古居和临街店铺,到现在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古居有13座。这座经受了近600年风雨的古代军事屏障,作为历史的见证,是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德育基地”和历史教科书。站在明楚将军胡海所题的“眺远”崖,眺远过去的桃渚港,仍有海浪汹涌澎湃之势。坐在古越鲍大谋所题的“镇海”崖,感觉镇海之物稳若泰山。一座渚,既能镇海,又能眺远,那便是桃渚。请采纳谢谢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