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人为什么要住窑洞的原因:
1、黄土高原的土是黄土,黄土具有直立的特性,可以做成窑洞让人居住。其他地方的土壤没有这方面的特性。
2、源于气候的原因,居住在黄土高原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天气变化快,每天的气温变化快。气候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冬冷夏热,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所以一般的住房都不适合人们的居住,特别是以前不发达的情况下。而窑洞又是冬暖夏凉,所以渐渐的窑洞就成为了人们居住的地方。
3、黄土高原的居民普遍经济水平比较落后,而打造窑洞或者地窖能成本低廉,能省下来一大部分资金。
4、黄土高原由于地形,造成交通不便,如果是大规模的兴建新住宅,修建住宅所用的一些物料水泥等很难运到施工现场。
其实住窑洞、地窖经过前人数百年的积淀已经变成一种传统的文化。
窑洞的黄土有着很好的直立性和保暖性,黄土高原由于地表植被稀缺,使得在地表建设房屋,本身就缺乏必要的材料;黄土高原离西北沙漠较近,地表易受沙尘侵袭。
个人观点
冰屋分布在北极附近,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冰川广布,冰屋取材方便,保暖性好。
窑洞在我国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干燥,直立性强,便于开挖窑洞,窑洞冬暖夏凉, 适应黄土高原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
窑洞,是陕北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多栽树木和花草。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生生不息的陕北人民在此创造了独特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们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们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陕北民间剪纸艺术就是农家妇女为了美化自己的窑洞而创造出来的。
窑洞之所以冬暖夏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一个厚厚的“屋顶”。陕北的窑洞顶上可以行人可以走马,甚至可以走载重大车,即便是砖窑土窑,顶上也要覆盖一层厚厚的土,因此才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犹如空调。” 另外,窑洞的顶和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能够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